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1页 |
·青藏高原地区夏季降水特征研究 | 第10页 |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水汽输送的研究 | 第10-13页 |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季风的研究 | 第13-14页 |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大气环流条件和加热状况的研究 | 第14-17页 |
·有关运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对我国高原及周边地区气候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有关青藏高原气候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本论文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第21-30页 |
·资料 | 第21-22页 |
·统计诊断方法 | 第22-26页 |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析 | 第22-25页 |
·相关分析 | 第25-26页 |
·三次样条函数趋势拟合 | 第26页 |
·RegCM3 模式简介 | 第26-30页 |
第三章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及周边地区水汽条件的局地特征 | 第30-42页 |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量的局地特征 | 第30-33页 |
·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水汽条件的局地特征 | 第33-37页 |
·纬向水汽输送局地特征 | 第34-36页 |
·经向水汽输送局地特征 | 第36-37页 |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高度场特征 | 第37-41页 |
·300hPa 位势高度局地特征 | 第38-39页 |
·500hPa 位势高度局地特征 | 第39-41页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四章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典型模态与周边地区水汽通量及位势高度场的关系 | 第42-49页 |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典型模态与水汽通量的相关 | 第42-43页 |
·青藏高原夏季水汽通量的典型模态与季风强度指数的相关 | 第43-44页 |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典型模态与300hPa 高度场的相关 | 第44-46页 |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的典型模态与500hPa 高度场的相关 | 第46-47页 |
·乌拉尔山阻塞高压指数与青藏高原周边地区水汽的相关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青藏高原异常旱涝年的水汽输送与环流分布特征 | 第49-53页 |
·青藏高原异常旱涝年的降水分布特征 | 第49页 |
·青藏高原异常旱涝年之间水汽输送和环流形势的差异 | 第49-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六章 青藏高原夏季降水及与周边地区水汽输送的敏感性试验 | 第53-62页 |
·试验的方案设计 | 第54-56页 |
·1997 年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56-58页 |
·1998 年敏感性试验结果 | 第58-60页 |
·试验结果的进一步分析 | 第60-61页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七章 青藏高原GPS 观测资料对降水数值模拟效果的影响 | 第62-68页 |
·资料介绍 | 第62-63页 |
·GPS 资料各要素时间序列与模式输出的同期各要素场的相关 | 第63-64页 |
·加入GPS 资料后的模拟方案设计 | 第64-66页 |
·加入GPS 资料后的模拟效果分析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八章 总结与讨论 | 第68-71页 |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介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