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直辖市直管县(区)的行政区划层级设置及其对省县直辖的借鉴意义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1 绪论第11-18页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1-13页
     ·研究背景第11页
     ·研究意义第11-13页
   ·研究的目的及内容第13-14页
     ·研究目的第13页
     ·研究内容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第14-15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5页
   ·技术路线及研究方法第15-16页
     ·技术路线第15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的重点及难点第16页
     ·研究的重点第16页
     ·研究的难点第16页
   ·创新之处第16-18页
     ·研究论据新第16-17页
     ·研究视点新第17-18页
2 行政区划层级理论概述第18-25页
   ·行政区划层级的内涵分析第18页
     ·行政区域第18页
     ·行政区划第18页
   ·国际行政区划层级的通行模式第18-22页
     ·英美模式及其典型英国第18-20页
     ·法德模式及其典型法国第20-22页
     ·英、法行政区划层级模式的启示第22页
   ·我国的行政区划层级体制第22-25页
     ·建国前我国行政区划层级体制的历史沿革第23-24页
     ·我国当代的行政区划层级体制第24-25页
3 市管县体制的概述及其调整的必要性第25-34页
   ·市县直管体制的概述第25-27页
     ·市管县体制的含义及类型第25页
     ·市管县体制的沿革第25-27页
   ·市县直管体制的辩证分析第27-33页
     ·一定历史时期内的积极作用第27-29页
     ·长期以来的缺陷及消极作用第29-33页
   ·市管县体制调整的必要性第33-34页
     ·省制、县制的长期稳定及其重要功能排除了改革“省”、“县”的可能第33页
     ·地级市的改革是突破口第33-34页
4 重庆直辖市现行的“市——县(区)”模式第34-40页
   ·重庆市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第34-35页
     ·直辖之前的重庆行政区划第34-35页
     ·直辖之后的重庆行政区划第35页
   ·重庆市行政区划层级设置的现行模式第35-36页
   ·重庆直辖市行政区划层级体制下的细化改革——“区县扩权”第36-38页
     ·第一轮改革第36-37页
     ·第二轮改革第37-38页
     ·第三轮改革第38页
   ·重庆直辖市行政区划层级体制下的细化改革——“有限赋权”第38-40页
5 重庆直辖市“市——县(区)”模式的理性思考第40-48页
   ·直辖市直管县(区)模式的经验总结第40-45页
     ·重视配套建设第40-43页
     ·不断寻求现行体制基础上的创新空间第43-45页
   ·直辖市直管县(区)模式的意义第45-48页
     ·宏观上对宪法规定的重新确立以及对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适应第45-46页
     ·微观上的积极意义第46-48页
6 直辖市直管县(区)对省县直辖的借鉴意义第48-61页
   ·重庆市的典型性分析第48-50页
     ·重庆市的超广域性分析第48-49页
     ·重庆市的典型性所决定的借鉴意义所在第49-50页
   ·我国“省直管县”改革的外部环境分析第50-53页
     ·从政治条件分析第51页
     ·从经济条件分析第51-52页
     ·从文化环境分析第52-53页
     ·从技术环境分析第53页
   ·基于重庆直辖市“市——县(区)”模式之下的“省管县”改革探索第53-58页
     ·行政体制——省管县及市县分治第53-56页
     ·经济体制——财政制度的改革第56-58页
     ·人事改革——省县直接任命第58页
   ·省县直辖的理性分析第58-61页
     ·依市管县的形成类型分析第59页
     ·依经济发展状况分析第59-60页
     ·其他情况第60-61页
7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61-63页
   ·研究结论第61页
   ·研究展望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67页
附录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务侵占罪研究
下一篇:我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舞弊识别研究--基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