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职务侵占犯罪概述 | 第9-13页 |
一、我国职务侵占罪的立法沿革 | 第9-10页 |
二、现行刑法对职务侵占罪的界定 | 第10-13页 |
(一) 职务侵占罪概念的表述及界定 | 第10-12页 |
(二) 职务侵占罪是一种“特殊的贪污罪”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职务侵占罪的犯罪构成要件 | 第13-25页 |
一、职务侵占罪的客体及犯罪对象 | 第13-17页 |
(一) 职务侵占罪的客体 | 第13-14页 |
(二) 犯罪对象 | 第14-17页 |
1. 对本单位财物的理解 | 第14-15页 |
2. 几种特殊的财产能否成为职务侵占罪的对象 | 第15-17页 |
二、职务侵占罪的客观方面 | 第17-20页 |
(一) 利用职务之便的含义 | 第17-18页 |
(二) 利用职务上便利的表现形式 | 第18-19页 |
(三) “侵占行为”的具体形式 | 第19-20页 |
三、职务侵占罪的主体 | 第20-22页 |
(一)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范围 | 第20-22页 |
(二) 单位人员是否必须与单位建立劳动关系 | 第22页 |
四、职务侵占罪的主观方面 | 第22-25页 |
(一) 直接故意下的认识因素和意志因素 | 第22-23页 |
(二) 间接故意能否构成本罪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我国职务侵占罪的司法认定 | 第25-31页 |
一、准确判定职务侵占罪的罪与非罪 | 第25-26页 |
(一) 慎重处理劳务纠纷而产生之侵占 | 第25-26页 |
(二) 筹建公司的工作人员能否构成职务侵占罪 | 第26页 |
二、职务侵占罪既遂、未遂形态认定 | 第26-28页 |
(一) 职务侵占罪的未遂界定及其要件 | 第27页 |
(二) 职务侵占罪既遂、未遂形态的区分 | 第27-28页 |
(三) 对侵占不动产既遂和未遂的判断 | 第28页 |
三、职务侵占罪共同犯罪的认定 | 第28-31页 |
(一) 职务侵占罪共同犯罪类型 | 第29页 |
(二) 职务侵占罪共同犯罪的定性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对我国职务侵占罪的刑事立法的反思与完善 | 第31-37页 |
一、职务侵占罪的刑事立法缺陷 | 第31-33页 |
(一)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中“职务”的含义不确切 | 第31页 |
(二) 法定刑过低 | 第31-32页 |
(三) 没有重视财产刑的适用 | 第32页 |
(四) 对职务侵占罪处罚标准单一 | 第32-33页 |
二、职务侵占罪立法的完善及具体建议 | 第33-37页 |
(一) 完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法律规定 | 第33-34页 |
(二) 进一步提高法定刑 | 第34页 |
(三) 对不同类型的财产实行同等保护 | 第34-35页 |
(四) 进一步完善职务侵占罪的定罪和量刑标准 | 第35页 |
(五) 增加财产刑的适用 | 第35-37页 |
结语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