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1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刑事和解理论解读 | 第11-19页 |
第一节 刑事和解的概念 | 第11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基础 | 第11-16页 |
一、平衡理论、叙说理论、恢复正义理论——刑事和解的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二、刑事政策的演进——刑事和解的实体法基础 | 第14-15页 |
三、主体地位与自主意愿——刑事和解的程序法基础 | 第15-16页 |
四、参与式民主——刑事和解的社会基础 | 第16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与刑法基本原则的契合 | 第16-19页 |
一、刑事和解与罪刑法定原则 | 第16-17页 |
二、刑事和解与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 第17-18页 |
三、刑事和解与平等适用刑法原则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刑事和解的实践 | 第19-31页 |
第一节 我国刑事和解的试用情况 | 第19-23页 |
一、刑事和解试用情况的介绍 | 第19-22页 |
二、刑事和解在实践中的特点 | 第22-23页 |
第二节 我国实行刑事和解的可行性 | 第23-26页 |
一、符合现行的刑事政策 | 第23-24页 |
二、顺应悠久的传统文化 | 第24页 |
三、契合现有的刑事法律 | 第24-25页 |
四、具有良好的实践基础 | 第25-26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在实践中的积极作用 | 第26-28页 |
一、解决纠纷更加圆满 | 第26-27页 |
二、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 | 第27页 |
三、促进社会和谐 | 第27-28页 |
第四节 刑事和解在实践中的消极影响 | 第28-31页 |
一、削弱了刑罚的功能 | 第28-29页 |
二、弱化了国家追究刑事责任的职能 | 第29页 |
三、出现了权力和权利滥用的情况 | 第29-30页 |
四、产生了“以钱赎罪”的观点 | 第30-31页 |
第三章 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设想 | 第31-43页 |
第一节 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体系 | 第31-35页 |
一、完善立法上的规定 | 第31-32页 |
二、适用范围 | 第32-34页 |
三、适用条件 | 第34页 |
四、适用程序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刑事和解的模式 | 第35-37页 |
一、我国实践中刑事和解的模式 | 第35-36页 |
二、我国刑事和解的模式选择 | 第36-37页 |
第三节 刑事和解的协议 | 第37-39页 |
一、刑事和解协议的审查以及效力 | 第37-38页 |
二、刑事和解协议的执行 | 第38页 |
三、当事人权利的救济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刑事和解在刑事诉讼中的具体适用 | 第39-43页 |
一、在侦查阶段的适用 | 第39-40页 |
二、在审查起诉阶段的适用 | 第40-41页 |
三、在审判阶段的适用 | 第41-42页 |
四、监督机制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
致谢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