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16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1-12页 |
·集体林权的概念 | 第11页 |
·集体林权的要素 | 第11-12页 |
·集体林权的特征 | 第12页 |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集体林权制度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林业产权交易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林业要素市场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2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研究区概况 | 第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6-17页 |
·指标数据的获得 | 第17-20页 |
3 永安市林业改革与发展 | 第20-30页 |
·林业“三定” | 第20-21页 |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林权改革 | 第21-24页 |
·毛竹林承包经营体制的改革 | 第21-22页 |
·用材林改革 | 第22-24页 |
·中央9号文件出台后的林改 | 第24-25页 |
·永安市林改制度设计的主要环节 | 第25-30页 |
·明晰产权 | 第25页 |
·产权流通 | 第25-26页 |
·配套改革 | 第26页 |
·永安市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特点 | 第26-30页 |
4 林业要素市场理论 | 第30-40页 |
·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30-31页 |
·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 第30页 |
·西方经济学关于生产要素市场理论 | 第30-31页 |
·我国生产要素市场理论的形成 | 第31页 |
·生产要素市场的基本构成及作用 | 第31-33页 |
·生产要素市场基本构成 | 第32页 |
·生产要素市场的功能 | 第32-33页 |
·永安林业要素市场产生的背景 | 第33-37页 |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林业改革与林业要素市场建设 | 第33-34页 |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是变传统的集市贸易为现代化交易的需求 | 第34-35页 |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是改变信息不对称为公开公平公正交易的需要 | 第35页 |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是改变政府行为为市场行为的需要 | 第35-36页 |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是改变传统林业为现代林业的需要 | 第36页 |
·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是充分发挥林权证作用,维护确立其法律地位的需要 | 第36-37页 |
·永安林业要素市场的功能与定位 | 第37-40页 |
·林业要素市场的机构设置 | 第37-38页 |
·林业要素市场的运行方式 | 第38-40页 |
5 基于林业要素市场的永安林改影响分析 | 第40-50页 |
·林业要素市场促进了永安社会事业的发展 | 第40-44页 |
·促进了小农经济向规模经营的发展 | 第40-41页 |
·促进高效经营措施的落实,带动了森林资源培育水平的提高 | 第41-42页 |
·林业要素市场交易量的大幅度提高 | 第42页 |
·改革后林区的干群关系明显好转 | 第42-43页 |
·林权制度改革对林农生活习惯产生了重大影响 | 第43页 |
·消除了信息不对称,保障弱势林农的利益 | 第43-44页 |
·林业要素市场建设促进了永安林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 第44-47页 |
·促进了山林价值大幅度提升 | 第44-45页 |
·农民的林业收入增加明显 | 第45-46页 |
·村集体的林业收入增加明显 | 第46页 |
·社会投入林业建设资金的变化呈快速上升趋势 | 第46-47页 |
·林业要素市场对促进永安生态发展的贡献 | 第47-50页 |
·对造林面积的正向促进作用 | 第47页 |
·对森林覆盖率、蓄积量的稳定与提高有重要作用 | 第47页 |
·对林业生态保障建设明显加强 | 第47-48页 |
·对林区森林资源保护意识提高有重要影响 | 第48-50页 |
6 结论与建议 | 第50-54页 |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林业要素市场成为永安市各类要素资源配置和交换的有效场所 | 第50页 |
·林业要素市场成为永安确定要素价格、评价要素价值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 | 第50页 |
·林业要素市场信息平台反映了林业要素的供求趋势与实际 | 第50页 |
·林业要素交易促进了林业市场秩序的形成 | 第50-51页 |
·几点建议 | 第51-54页 |
·推动林权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 第51页 |
·消除影响要素流转的制度壁垒 | 第51-52页 |
·进一步明晰产权 | 第52页 |
·推动要素流转的规范化 | 第52页 |
·打造满足未来林业发展需求的要素流转平台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