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前言 | 第11-26页 |
一、植物保护素 | 第11-14页 |
二、酰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三、植物抗病的研究概况 | 第17-24页 |
1.抗病基因的种类 | 第17-19页 |
2.抗病的作用机理 | 第19-21页 |
3.植物防御的信号途径 | 第21-24页 |
四、本文研究的意义 | 第24-26页 |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 第26-39页 |
一、突变体的筛选 | 第26-27页 |
二、Inverse-PCR克隆突变基因及插入位点边界确定 | 第27-30页 |
三、突变体的回交实验及遗传分析 | 第30-33页 |
1.亲本的选择 | 第31页 |
2.拟南芥花的选择 | 第31页 |
3.杂交实验步骤 | 第31-32页 |
4.杂交后代的筛选 | 第32页 |
5.PCR鉴定杂交后代的纯杂合体系 | 第32-33页 |
四、gfc1的表型分析 | 第33页 |
1.生长过程中整株表型 | 第33页 |
2.在含TDZ0.1mg/l的MS培养基上根的生长 | 第33页 |
3.在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根的生长 | 第33页 |
4.根和下胚轴的生长参数 | 第33页 |
5.向地性分析 | 第33页 |
五、等位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33-34页 |
1.gfc2纯杂合鉴定 | 第34页 |
2.在含TDZ1.0mg/l的MS培养基上养基上根的表型分析 | 第34页 |
六、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34-35页 |
1.内源激素的提取 | 第34-35页 |
2.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内源激素 | 第35页 |
七、半定量法测定gfc1在不同器官的表达 | 第35-37页 |
1.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36页 |
2.两步法RT-PCR | 第36-37页 |
八、苗期叶片半薄切片的制备 | 第37页 |
九、启动子克隆及载体构建 | 第37-39页 |
1.启动子克隆 | 第38页 |
2.载体构建 | 第38-39页 |
第三部分 实验结果 | 第39-48页 |
一、突变体的筛选 | 第39页 |
二、Inverse-PCR克隆突变基因及插入位点边界确定 | 第39-40页 |
1.插入位点侧翼序列突变基因的克隆 | 第39-40页 |
2.插入位点边界特性的确定 | 第40页 |
三、突变体的回交实验及遗传分析 | 第40-41页 |
四、gfc1的表型分析 | 第41-43页 |
1.生长过程中整株表型 | 第41页 |
2.在含TDZ 0.1mg/l的MS培养基上根与下胚轴的生长 | 第41-42页 |
3.在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根的生长 | 第42-43页 |
4.根和下胚轴的生长参数 | 第43页 |
5.向地性分析 | 第43页 |
五、等位突变体表型分析 | 第43-44页 |
六、内源激素含量的测定 | 第44-45页 |
七、半定量法测定gfc1在不同器官的表达 | 第45-46页 |
九、启动子克隆及载体构建 | 第46-48页 |
第四部分 讨论 | 第48-50页 |
一、gfc1基因突变导致表型发生改变 | 第48页 |
二、gfc1对细胞分裂素的不敏感性 | 第48-49页 |
三、酰基转移酶活性 | 第49-50页 |
第五部分 小结与展望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图版 | 第56-58页 |
图版说明 | 第58-59页 |
附录一:测序和比对结果 | 第59-60页 |
附录二:全长GFC1序列及氨基酸序列比对 | 第60-64页 |
附录三:拟南芥中GFC1基因在不同部位的表达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