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3页 |
1 绪论 | 第13-27页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国外相关课题的设计实践 | 第14-15页 |
·国内相关课题的设计应用 | 第15-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及难点 | 第19-20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9页 |
·研究的难点 | 第19-20页 |
·研究的创新点和意义 | 第20页 |
·相关概念阐述 | 第20-26页 |
·装置艺术的概述 | 第20-22页 |
·景观装置艺术 | 第22-24页 |
·装置化环境休憩设施的概念界定 | 第24-25页 |
·城市户外公共空间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2 装置化环境休憩设施的特性 | 第27-32页 |
·开放性 | 第27页 |
·体验性 | 第27-29页 |
·可变性 | 第29-30页 |
·非逻辑性 | 第30-31页 |
·叙事性 | 第31页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装置化环境休憩设施的实际方法及理念 | 第32-44页 |
·可活动式设计 | 第32-35页 |
·整体可移动设计 | 第32-33页 |
·异性模块化设计 | 第33-34页 |
·具有可活动机制的设计 | 第34-35页 |
·仿生性设计 | 第35-36页 |
·功能上的仿生 | 第35页 |
·形态上的仿生 | 第35-36页 |
·光电媒体技术参与的设计 | 第36-38页 |
·"能指"与"所指"的错位表达 | 第38页 |
·场景化设计 | 第38-39页 |
·超尺度方式的表达 | 第39-40页 |
·功能的不确定性设计 | 第40-41页 |
·多元艺术参与的设计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4 城市户外公共空间中影响装置化环境休憩设施设计的因素 | 第44-60页 |
·从城市的宏观角度 | 第44-46页 |
·城市的地域文脉 | 第44-45页 |
·城市户外生活 | 第45-46页 |
·"装置化"构成要素 | 第46-59页 |
·场所 | 第46-49页 |
·材料 | 第49-55页 |
·情感 | 第55-59页 |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装置化环境休憩设施应用与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作用与价值 | 第60-69页 |
·装置化休憩设施对于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作用分析 | 第60-63页 |
·使"参与行为"从被动转为主动 | 第60-61页 |
·吸引力的提升 | 第61页 |
·保留城市记忆为城市户外公共空间带来"故事" | 第61-62页 |
·令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过去与现在"对话" | 第62-63页 |
·装置化环境休憩设施应用于城市户外公共空间的价值分析 | 第63-67页 |
·有助于放缓城市的生活节奏 | 第63-64页 |
·灵活应对空间布局,与环境共生 | 第64-65页 |
·营造多义空间 | 第65-66页 |
·变疏远的人际关系为积极的社会交往 | 第66-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6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