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道德革命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5页 |
绪论 | 第15-22页 |
一、论文选题的缘起 | 第15-16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17页 |
三、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7页 |
四、论文的框架和结构 | 第17-21页 |
五、论文的突破与创新 | 第21-22页 |
第一章 传统道德的弱化 | 第22-42页 |
一、理学衰落 | 第23-27页 |
二、“三纲”动摇 | 第27-33页 |
三、新道德因素的发生 | 第33-42页 |
第二章 理性的思考和抉择 | 第42-62页 |
一、道德与政治的关系 | 第43-48页 |
二、道德的时代性 | 第48-52页 |
三、道德革命宣言 | 第52-62页 |
第三章 批判孔教——道德革命之先声 | 第62-75页 |
一、尊孔、复辟逆流 | 第62-66页 |
二、孔教是专制政治的灵魂 | 第66-70页 |
三、孔子之道不适于现代生活 | 第70-75页 |
第四章 批判家族制度及家族伦理——倡导人格独立 | 第75-93页 |
一、批判家族制度 | 第75-80页 |
二、批判儒家的孝道 | 第80-86页 |
三、批判礼教对女性的摧残 | 第86-93页 |
第五章 批判迷信观念——启迪真理信仰 | 第93-108页 |
一、批判鬼神迷信 | 第93-99页 |
二、批判偶像崇拜 | 第99-105页 |
三、提倡自我权威 | 第105-108页 |
第六章 批判旧文学——呼唤“人”的解放 | 第108-126页 |
一、破坏旧道德的载体 | 第108-114页 |
二、畅通新思想的传输 | 第114-122页 |
三、建设“人的文学” | 第122-126页 |
第七章 道德革命的深化 | 第126-154页 |
一、批判“调和论” | 第126-134页 |
二、批判“精神文明论” | 第134-146页 |
三、新道德体系的构建 | 第146-154页 |
结论 | 第154-159页 |
参考文献 | 第159-168页 |
作者简介及科研成果 | 第168-169页 |
后记 | 第1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