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1章 研究背景 | 第12-30页 |
1 肝癌自杀基因治疗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基因治疗方案 | 第12页 |
·自杀基因体系及其抗肿瘤机制 | 第12-13页 |
·自杀基因疗法的旁观者效应 | 第13-14页 |
·肝癌自杀基因的载体及表达 | 第14-15页 |
·联合基因增效疗法 | 第15页 |
2 细胞间缝隙连接细胞通讯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 第15-23页 |
·GJIC的结构及物质基础 | 第15-16页 |
·GJIC的生理功能及GJIC功能的调控 | 第16-18页 |
·GJIC与肿瘤 | 第18-19页 |
·恢复GJIC功能与肿瘤的治疗 | 第19-21页 |
·促进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的研究 | 第21-22页 |
·调节GJ的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对肿瘤自杀基因增效作用的研究 | 第22页 |
·GJIC的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3 中医学对肿瘤的认识及治疗法则 | 第23-24页 |
4 虎杖中白藜芦醇成分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 第24-30页 |
·白藜芦醇的药理作用 | 第24-26页 |
·白藜芦醇抗肿瘤研究概况 | 第26-30页 |
第2章 实验研究 | 第30-44页 |
实验一 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影响 | 第30-34页 |
1 材料 | 第30页 |
2 方法 | 第30-31页 |
3 结果 | 第31-33页 |
4 讨论 | 第33-34页 |
实验二 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HepG2及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缝隙连接功能的影响 | 第34-38页 |
1 材料 | 第34页 |
2 方法 | 第34-35页 |
3 结果 | 第35-36页 |
4 讨论 | 第36-38页 |
实验三 白藜芦醇对人肝癌细胞HepG2及大鼠肝癌细胞CBRH7919缝隙连接蛋白的影响 | 第38-44页 |
1 材料 | 第38-39页 |
2 方法 | 第39-40页 |
3 结果 | 第40-42页 |
4 讨论 | 第42-44页 |
第3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1 结论 | 第44页 |
2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3页 |
附录 | 第53-58页 |
附件1 本论文中使用的缩略语 | 第53-54页 |
附件2 流式细胞图 | 第54-57页 |
附件3 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检测白藜芦醇GJ功能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