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摘要 | 第6-7页 |
Summary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公司治理目标 | 第9-10页 |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绩效的关系 | 第10-12页 |
·公司内部管理机制 | 第12-14页 |
·公司的外部市场制约机制 | 第14-15页 |
·结论 | 第15页 |
·本文的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思路及创新 | 第15-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2 公司治理的基本理论 | 第18-25页 |
·公司治理的概念 | 第18-19页 |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古典管家理论 | 第19页 |
·现代管家理论 | 第19-20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相关利益者理论 | 第20-21页 |
·不完全契约理论 | 第21页 |
·西方各国公司治理结构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21-25页 |
·美英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21-22页 |
·德日模式的公司治理结构 | 第22页 |
·美英模式和德日模式公司治理结构的比较分析 | 第22-23页 |
·两种公司治理模式的趋同 | 第23页 |
·两种公司治理模式对我国上市公司的启示 | 第23-25页 |
3 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发展与演变 | 第25-26页 |
·公司治理结构初步建立阶段 | 第25页 |
·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阶段 | 第25-26页 |
4 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 第26-31页 |
·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26-27页 |
·股权结构过度集中,股东大会形同虚设 | 第26页 |
·上市公司股东之间的目标不一致 | 第26-27页 |
·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的现状及问题 | 第27-29页 |
·董事会机构职责不清,独立性不强 | 第27页 |
·内部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 第27-28页 |
·监事会机制不完善 | 第28-29页 |
·外部治理机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债权人对公司实施的监控作用小 | 第29页 |
·控制权市场发展滞后 | 第29页 |
·经理市场不成熟 | 第29-30页 |
·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明显不足 | 第30页 |
·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不完善 | 第30-31页 |
5 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 第31-36页 |
·优化股权结构 | 第31-32页 |
·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改善董事会的构成 | 第32-33页 |
·建立健全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 | 第33-34页 |
·完善公司控制权市场竞争机制 | 第34页 |
·强化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 第34页 |
·注重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 | 第34-36页 |
6 案例分析 | 第36-48页 |
·公司治理前的基本情况及问题 | 第36-40页 |
·股东大会的运行情况 | 第36-37页 |
·董事会运行情况 | 第37页 |
·监事会运行情况 | 第37-38页 |
·经理层管理及激励措施 | 第38页 |
·公司内部控制情况 | 第38页 |
·公司的独立性及透明度情况 | 第38-40页 |
·其他问题 | 第40页 |
·公司治理取得的成果及意义 | 第40-42页 |
·设立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 | 第40页 |
·未来将减少关联交易 | 第40-41页 |
·将逐步解决同业竞争的问题 | 第41页 |
·将进一步加强投资者管理工作 | 第41页 |
·其他事项 | 第41-42页 |
·未来通过盘江股份整体上市实现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 | 第42-48页 |
·盘江股份整体上市采取的模式选择及具体方案 | 第42-43页 |
·盘江股份整体上市将对公司带来的改变 | 第43-44页 |
·未来整体上市后公司治理结构还将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 第44-48页 |
7 结论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附录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