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部分 社区学院的概念、类型与特色 | 第8-17页 |
一、社区学院概念的界定 | 第8-10页 |
(一) 社区学院和社区教育 | 第8页 |
(二) 社区学院和高等教育 | 第8-9页 |
(三) 社区学院和职业教育 | 第9页 |
(四) 社区学院和成人高校 | 第9-10页 |
(五) 社区学院和继续教育 | 第10页 |
二、社区学院的类型 | 第10-14页 |
(一) 转学教育(Transfer Education)类社区学院 | 第11页 |
(二) 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类社区学院 | 第11-12页 |
(三) 继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类社区学院 | 第12页 |
(四) 社区服务(Community Service)类社区学院 | 第12-13页 |
(五) 补偿教育(Remedial Education)类社区学院 | 第13-14页 |
三、社区学院的特色 | 第14-17页 |
(一) 面向市场服务社区 | 第14页 |
(二) 方便的入学方式与低廉的学费 | 第14-15页 |
(三) 灵活的办学模式 | 第15页 |
(四) 注重技能训练 | 第15-17页 |
第二部分 区域发展理论与社区学院职能 | 第17-23页 |
一、区域发展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一) 区域综合竞争力理论 | 第17页 |
(二) 新增长理论——内生增长理论 | 第17-18页 |
(三) 非均衡理论 | 第18页 |
(四) 后发优势理论 | 第18-19页 |
二、区域发展理论视野下的社区学院职能 | 第19-23页 |
(一) 高等教育职能的演变 | 第19-21页 |
(二) 区域发展理论与社区学院职能的新发展 | 第21-23页 |
第三部分 国外社区学院发展的启示 | 第23-26页 |
一、社区学院的角色转变 | 第23-24页 |
二、国外社区学院角色变化所带来的启示 | 第24-26页 |
第四部分 社区学院与区域的互动发展 | 第26-31页 |
一、社区学院与区域互动发展的社会环境分析 | 第26-29页 |
(一) 知识经济的挑战 | 第26-28页 |
(二) WTO 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 第28-29页 |
二、应对社区学院与区域互动发展挑战的政策导向 | 第29-31页 |
(一) 推进社区学院管理地方化改革 | 第29-30页 |
(二) 实施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 第30-31页 |
第五部分 苏州高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微观研究 | 第31-39页 |
一、苏州高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 | 第31-32页 |
二、高新区未来发展的目标与思路 | 第32-34页 |
(一) 更加注重增强发展协调性 | 第33页 |
(二) 更加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第33页 |
(三) 更加注重改善民生 | 第33页 |
(四) 更加注重民主建设 | 第33页 |
(五) 更加注重文化建设 | 第33页 |
(六) 更加注重生态建设 | 第33-34页 |
三、苏州高新区社会经济发展与社区学院良好的互动发展 | 第34-39页 |
(一) 苏州高新区社区教育的现状 | 第34-35页 |
(二) 高新区社区学院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协调 | 第35-36页 |
(三) 高新区社区学院工作体系的建构 | 第36-39页 |
第六部分 区域经济发展背景下社区学院建设中必须采取的几项措施 | 第39-53页 |
一、加强社区学院教师队伍的建设 | 第39-41页 |
(一) 注重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 第39-40页 |
(二) 加强对教师的科学评估 | 第40页 |
(三) 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 | 第40-41页 |
二、优化社区学院的课程建设 | 第41-43页 |
三、加强对社区学院的科学评估和战略评估 | 第43-53页 |
(一) 高校发展进入了战略时代 | 第43-45页 |
(二) 社区学院战略的SWOT 分析 | 第45-49页 |
(三) 社区学院发展的战略评价机制 | 第49-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5-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