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绪论 | 第9-40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粗粒土的变形特性与强度特性 | 第10-15页 |
| ·颗粒破碎 | 第15-36页 |
| ·颗粒破碎的度量 | 第16-18页 |
| ·颗粒破碎对土体工程特性的影响 | 第18-26页 |
| ·土体颗粒破碎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26-32页 |
| ·颗粒破碎耗能理论 | 第32-36页 |
|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36-38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8-40页 |
| 2.粗粒土的破碎耗能 | 第40-82页 |
| ·引言 | 第40页 |
| ·相对破碎参量 | 第40-45页 |
| ·相对破碎参量的推导 | 第41-44页 |
| ·相对破碎参量的计算 | 第44-45页 |
| ·粗粒土颗粒破碎试验 | 第45-54页 |
| ·土体颗粒破碎的基本特征 | 第54-60页 |
| ·粗粒土颗粒破碎的基本特征 | 第60-62页 |
| ·土体剪切过程中的能量平衡方程 | 第62-73页 |
| ·粗粒土的弹性变形能 | 第67-69页 |
| ·粗粒土的滑动摩擦系数 | 第69-73页 |
| ·破碎耗能 | 第73页 |
| ·粗粒土滑动摩擦系数的讨论 | 第73-77页 |
| ·破碎耗能与破碎参量的关系 | 第77-78页 |
| ·剪切过程中的破碎参量 | 第78-80页 |
| ·本章小结 | 第80-82页 |
| 3.采用相关联流动法则建立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本构模型 | 第82-101页 |
| ·引言 | 第82页 |
| ·屈服函数 | 第82-88页 |
| ·硬化规律 | 第88页 |
| ·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88-99页 |
| ·试验曲线的拟合 | 第88-91页 |
| ·变异粒子群算法确定模型参数 | 第91-99页 |
|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 4.采用非相关联流动法则建立考虑颗粒破碎的粗粒土本构模型 | 第101-110页 |
| ·引言 | 第101页 |
| ·状态参量 | 第101-103页 |
| ·非相关联流动法则本构模型 | 第103-105页 |
| ·试验曲线拟合 | 第105-10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8-110页 |
| 5.考虑颗粒破碎影响的粗粒土本构模型参数的讨论 | 第110-134页 |
| ·引言 | 第110页 |
| ·初始状态参量对相关联流动法则本构模型的影响 | 第110-118页 |
| ·初始状态参量 | 第111-113页 |
| ·考虑初始状态影响的相关联流动法则本构模型 | 第113-118页 |
| ·模型参数的讨论 | 第118-133页 |
| ·滑动摩擦系数参数 | 第119-123页 |
| ·破碎耗能参数 | 第123-126页 |
| ·剪切过程中破碎参量参数 | 第126-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134-137页 |
| ·总结 | 第134-136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136-1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7-145页 |
| 创新点摘要 | 第145-146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146-147页 |
| 致谢 | 第147-1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