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以邻苯二酚为配体的钼氧转移酶的仿生合成、表征及性质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一章 综述第10-38页
 第一节 钼氧转移酶的活性结构因子和生物活性第10-15页
  1 钼氧转移酶的分类第10-12页
   ·钼氧转移酶的定义第10-11页
   ·钼氧转移酶的分类第11-12页
  2 钼氧转移酶的生理功能第12-14页
   ·黄嘌呤氧化酶(XO)第12-13页
   ·亚硫酸盐氧化酶(SO)第13页
   ·DMSO还原酶(DMSO)第13-14页
  3 钼氧转移酶的活性部位第14-15页
   ·钼酶活性部位的结构第14-15页
 第二节 与钼酶活性部位相关的钼配合物的合成研究第15-19页
  1 含硫配体的钼配合物的合成第15-19页
   ·双(二硫烯)钼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5-17页
   ·单二硫烯钼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第17-18页
   ·含硫钼配合物结构和性质研究第18-19页
  2 非硫配体的单核钼配合物的研究第19页
 第三节 含钼化合物以及配合物的抗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进展第19-26页
  1.致病机理第19-20页
  2.含钼化合物以及配合物的抗癌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第20-25页
     ·钼缺乏和钼过量可能引起的疾病第21-22页
     ·钼缺乏引起的疾病第21页
     ·钼过量引起的疾病第21-22页
   ·钼化合物以及配合物的抗癌抗肿瘤活性及其机理第22-25页
     ·钼同多酸及其杂多酸盐阴离子第22-23页
     ·金属茂及其二卤代物第23-24页
     ·四硫代钼酸铵第24-25页
     ·钼元素具备的其它抗癌抗肿瘤功能第25页
  3.影响钼多酸抗肿瘤活性的因素第25-26页
   ·空间大小的影响第25-26页
   ·钼的价态的影响第26页
   ·取代原子的影响第26页
   ·对离子的影响第26页
  4 钼化合物的抗肿瘤研究展望第26页
 第四节 含钼化合物纳米管和纳米颗粒的研究第26-33页
  1.MoS_2纳米管的合成第27-28页
  2.MoS_2型化合物的结构研究第28-29页
  3.硫化物纳米结构生长机理研究第29-32页
   ·缺陷生长第29页
   ·硫取代氧生长第29-30页
   ·分子层逐步卷曲生长第30页
   ·外层包裹机理生长第30-31页
   ·搓卷(rolling)形成机理第31页
   ·虹吸管形成机理第31-32页
  4.其它类型钼属纳米化合物研究进展第32-33页
 参考文献第33-38页
第二章 (n-Bu_4N)_4[Mo_8O_(26)]和邻苯二酚反应的单核钼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第38-62页
 1 前言第38页
 2 实验部分第38-40页
   ·试剂与仪器第38-39页
   ·(n-Bu_4N)_4[Mo_8O_(26)]的合成第39页
   ·配合物(1)和(2)的合成第39页
   ·配合物(3)的合成第39页
   ·配合物(4)和(5)的合成第39-40页
 3 结果与讨论第40-60页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及谱学分析第40-45页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第40-42页
     ·配合物(1)的IR研究第42-43页
     ·配合物(1)的EPR研究第43页
     ·配合物(1)生物活性研究第43-44页
     ·配合物(1)的TEM和SEM研究第44-45页
   ·配合物(2)的晶体结构及性质分析第45-48页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第45-47页
     ·配合物(2)的IR研究第47-48页
     ·配合物(2)的SEM研究第48页
   ·配合物(3)的晶体结构及性质分析第48-53页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第48-50页
     ·配合物(3)的IR研究第50-51页
     ·配合物(3)与ATP相互作用的NMR研究第51-52页
     ·配合物(3)与DNA相互作用研究第52-53页
   ·配合物(4)的晶体结构及性质分析第53-56页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第53-55页
     ·配合物(4)的IR研究第55-56页
     ·配合物(4)抗肿瘤活性研究第56页
     ·配合物的SEM研究第56页
     ·配合物(5)的晶体结构及性质分析第56-60页
     ·X射线衍射晶体结构分析第56-59页
     ·配合物(5)的IR研究第59页
     ·配合物(5)的SEM研究第59-60页
 4 结论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2页
第三章 Na_2MoO_4和邻苯二酚反应的单核钼配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第62-78页
 1 引言第62页
 2 实验部分第62-63页
   ·试剂与仪器第62页
   ·配合物(6)和(7)的合成第62页
   ·配合物(8)的合成第62-63页
   ·配合物(9)的合成第63页
 3 结果与讨论第63-77页
   ·配合物(6)的结构以及性质研究第63-66页
     ·配合物(6)的X射线晶体结构第63-65页
     ·配合物(6)的IR研究第65-66页
   ·配合物(7)的晶体结构和谱学性质研究第66-69页
     ·配合物(7)的X射线晶体结构第66-68页
     ·配合物(7)的IR研究第68-69页
     ·配合物(7)的NMR研究第69页
   ·配合物(8)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第69-73页
     ·配合物(8)的X射线晶体结构第69-72页
     ·配合物(8)的IR研究第72页
     ·配合物(8)的NMR研究第72-73页
   ·配合物(9)的晶体结构和性质研究第73-77页
     ·配合物(9)的X射线晶体结构第73-76页
     ·配合物(9)的IR研究第76页
     ·配合物(9)的SEM图第76-77页
 4 结论第77页
 参考文献第77-78页
第四章 结论第78-79页
附录一 已发表文章和待发表文章第79-80页
附录二 致谢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特高压直流输电对受端交流系统稳定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跨国制药公司在中国的本土化战略研究--以赛诺菲—安万特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