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0页 |
第一部分 自信心的理论研究 | 第10-31页 |
1. 自信心的概念 | 第10-21页 |
·国内外研究者关于自信心的界定 | 第10-12页 |
·自信心与其相近概念的关系 | 第12-20页 |
·自信心与其他有关概念的关系 | 第20-21页 |
2. 自信心研究的历史回顾 | 第21-27页 |
·自信心的早期研究 | 第21-22页 |
·自信心理论研究的发展 | 第22-27页 |
3. 自信心的研究现状 | 第27-29页 |
4. 有关违法犯罪人员自信心的研究 | 第29-30页 |
5. 现有研究的不足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劳教人员自信心研究的总体思路、研究的问题与研究意义 | 第31-35页 |
1. 劳教人员自信心研究的总体思路 | 第31-32页 |
2. 劳教人员自信心研究的基本问题 | 第32页 |
·劳教人员自信心结构的研究 | 第32页 |
·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2页 |
3. 劳教人员自信心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32-35页 |
·理论意义 | 第32-33页 |
·实践意义 | 第33-35页 |
第三部分 劳教人员自信心结构及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1.劳教人员自信心结构的研究 | 第35-50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35-36页 |
2. 研究目的 | 第36页 |
·探索劳教人员自信心的基本结构构成 | 第36页 |
·编制劳教人员自信心评定问卷 | 第36页 |
3. 研究方法 | 第36-43页 |
·被试的选择 | 第36-37页 |
·研究工具 | 第37页 |
·研究程序 | 第37-43页 |
·劳教人员自信心结构的探讨 | 第37-40页 |
·编制“劳教人员自信心评定初始问卷” | 第40-41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 Factor Analysis,简称 EFA) | 第41-43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43-50页 |
·被试样本的构成(见表2) | 第43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见表3) | 第43页 |
·问卷各维度的因素命名及载荷矩阵(见表4) | 第43-45页 |
·项目区分度分析 | 第45页 |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45-50页 |
·问卷的信度检验 | 第45-47页 |
·问卷的效度检验研究2.影响劳教人员自信心的因素的研究 | 第47-50页 |
1. 文化水平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 | 第47页 |
2. 婚姻状况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 | 第47-48页 |
3. 劳教次数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 | 第48页 |
4. 工作年限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 | 第48-49页 |
5. 其他因素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 | 第49-50页 |
第四部分 综合讨论和结论 | 第50-54页 |
1. 关于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50页 |
2. 劳教人员自信心测评结构的因素构成 | 第50页 |
3. 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结果讨论 | 第50-51页 |
4. 各因素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51-52页 |
·文化水平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51页 |
·婚姻状况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结果的探讨 | 第51页 |
·劳教次数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51-52页 |
·工作年限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52页 |
·其他因素对劳教人员自信心影响的分析结果的讨论 | 第52页 |
5.本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劳教人员自信心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52-53页 |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53页 |
·劳教人员自信心研究的发展趋势 | 第53页 |
6. 结论 | 第53-5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4-61页 |
附录 | 第61-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