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概述及与相关概念比较 | 第11-23页 |
第一节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制度概述 | 第11-17页 |
一、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概念 | 第11-12页 |
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国外的发展状况及模式简介 | 第12-17页 |
第二节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相关概念的比较 | 第17-22页 |
一、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我国传统养老方式 | 第17-18页 |
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住房按揭贷款的比较研究 | 第18-21页 |
三、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与一般抵押贷款的比较研究 | 第21-22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二章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推行面临的障碍与法律风险 | 第23-31页 |
第一节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推行的意义 | 第23-26页 |
一、应对我国老龄化的浪潮,缓解社会和家庭养老压力 | 第23-25页 |
二、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 第25页 |
三、增大二手房源,缓解我国房地产开发市场的压力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在我国推行面临的障碍与风险 | 第26-30页 |
一、观念上的障碍 | 第26页 |
二、运作上的风险 | 第26-29页 |
三、与现行法律制度的冲突 | 第29-30页 |
第三节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三章 设计完备、明确的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 | 第31-37页 |
第一节 研究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意义 | 第31页 |
第二节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法律性质 | 第31-34页 |
一、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是非典型合同 | 第31-32页 |
二、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是双务合同 | 第32页 |
三、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是有偿合同 | 第32页 |
四、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应当是要式合同 | 第32-33页 |
五、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可以设定成格式合同 | 第33-34页 |
六、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是无追索权合同 | 第34页 |
第三节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的当事人 | 第34页 |
第四节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担保物的限制 | 第34-35页 |
第五节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合同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内容 | 第35-36页 |
第六节 本章小结兼对我国《合同法》立法建议 | 第36-37页 |
第四章 从风险管理角度提出的制度构建 | 第37-51页 |
第一节 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主要参与机构 | 第37-42页 |
一、商业银行 | 第37-38页 |
二、保险公司 | 第38-41页 |
三、社会中介机构 | 第41-42页 |
第二节 政府鼓励、辅导和支持 | 第42-44页 |
一、给予充分的鼓励 | 第42-43页 |
二、给予必要的辅导和支持 | 第43-44页 |
第三节 完善或者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 第44-48页 |
一、对我国《担保法》的立法建议 | 第44-46页 |
二、在其他法律中适当修改或添加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的有关内容 | 第46-47页 |
三、建议制定《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保险法》 | 第47-48页 |
第四节 加强内部风险控制与外部监管 | 第48-49页 |
第五节 建立社会征信制度,完善信用法律环境 | 第49-51页 |
一、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现状 | 第50页 |
二、完善我国信用制度建设的立法建议 | 第50-51页 |
结论 | 第51-52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