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导论 | 第11-14页 |
一、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二、结构安排及主要内容 | 第12页 |
三、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银行并购理论及文献概述 | 第14-23页 |
第一节 银行并购概念及分类 | 第14-17页 |
一、并购概念 | 第14-15页 |
二、银行并购概念 | 第15页 |
三、银行并购的分类 | 第15-17页 |
第二节 西方银行并购理论概述 | 第17-21页 |
一、规模经济理论 | 第17-18页 |
二、市场势力理论 | 第18-19页 |
三、交易费用理论(内部化理论) | 第19页 |
四、价值低估理论 | 第19-20页 |
五、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页 |
六、金融博弈论 | 第20-21页 |
第三节 国内银行并购文献综述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市场退出下的国内银行并购研究 | 第23-43页 |
第一节 中国银行业并购重组历程 | 第23-25页 |
一、国内银行间以及银行与其它金融机构间的并购 | 第23-24页 |
二、外资银行对中资银行的参股以及中资银行的海外并购 | 第24-25页 |
第二节 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 | 第25-27页 |
一、金融机构的市场退出及退出形式 | 第25-27页 |
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的必要性 | 第27页 |
第三节 市场退出下国内银行并购的案例研究 | 第27-36页 |
一、海南发展银行并购多家城市信用社 | 第28-29页 |
二、兴业银行并购广东佛山市商业银行 | 第29-33页 |
三、徽商银行的成立 | 第33-36页 |
第四节 以银行并购方式实现市场退出的利弊 | 第36-38页 |
一、有利于并购方银行提高市场份额获得竞争优势 | 第36-37页 |
二、可以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 第37页 |
三、可以提高银行体系的效率 | 第37页 |
四、带来并购双方的道德风险 | 第37-38页 |
第五节 从市场退出下的国内银行并购案例分析中获得的启示 | 第38-43页 |
一、银行并购要充分考虑并购方实力与被并购方情况 | 第38-39页 |
二、银行并购要减少政府行政干预 | 第39页 |
三、重视银行并购之后的整合 | 第39-40页 |
四、在银行并购中引入中介机构 | 第40页 |
五、银行要建立起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 第40-41页 |
六、创建国内银行业并购重组的创新模式 | 第41-42页 |
七、加强监管当局的监管力度 | 第42-43页 |
第三章 国内银行并购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 第43-48页 |
第一节 当前国内银行并购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3-45页 |
一、有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银行并购及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43-44页 |
二、银行并购中中介参与少 | 第44页 |
三、并购形式单一 | 第44页 |
四、并购主要是以强并弱或弱弱并购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促进国内银行并购市场良性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45-48页 |
一、完善我国有关金融机构市场退出、银行并购及银行监管的法律法规 | 第45页 |
二、培育银行并购的中介机构 | 第45-46页 |
三、加强监管部门对银行并购的监管 | 第46页 |
四、推动国内银行的强强并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后记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