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4页 |
第一章 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理论界定 | 第14-19页 |
一、证人的概念 | 第14-17页 |
二、刑事证人保护制度概念的界定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基本内容 | 第19-32页 |
一、证人保护制度的保护对象 | 第19-26页 |
二、证人保护制度的保护手段 | 第26-32页 |
第三章 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32-41页 |
一、人权保障 | 第32-33页 |
二、程序正义 | 第33-34页 |
三、直接言词原则 | 第34-36页 |
四、证据裁判原则 | 第36-37页 |
五、司法公开原则 | 第37-38页 |
六、控辩式诉讼模式 | 第38-41页 |
第四章 域外及港台地区刑事证人保护制度之比较研究 | 第41-64页 |
一、国际社会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41-44页 |
二、英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44-48页 |
三、美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48-52页 |
四、德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52-55页 |
五、法国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55-57页 |
六、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刑事证人保护制度 | 第57-63页 |
七、域外考察总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现状 | 第64-75页 |
一、在立法方面 | 第64-70页 |
二、在司法方面 | 第70-75页 |
第六章 完善我国刑事证人保护制度的具体构想 | 第75-94页 |
一、在立法方面 | 第75-86页 |
二、在司法方面 | 第86-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5页 |
致谢 | 第105-10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或取得的其他成果目录 | 第106-107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