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摘要 | 第1-10页 |
内容摘要 | 第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部分 导言 | 第10-62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2-52页 |
一、目前国内对教育与语言之间关系问题的研究状况 | 第12-39页 |
(一) 以语言学宏观理论为基础进行的研究 | 第13-34页 |
(二) 以语言学微观理论为方法进行的研究 | 第34-39页 |
二、国外某些研究者对此问题的研究(以三篇文章为例) | 第39-50页 |
(一) 《为什么教育需要语言学(以及语言学为什么需要教育)》(Why Education Needs Linguistics(and vice versa)的观点 | 第39-45页 |
(二) 《教育与语言》(Education and Language: Overview)的观点 | 第45-47页 |
(三) 《教育中的语言》(Language in Education)的观点 | 第47-50页 |
三、对目前研究结论的反思与评价 | 第50-52页 |
第四节 基本论点和研究方法 | 第52-61页 |
(一) 基本论点 | 第52-53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53-61页 |
1.交际民族志学的含义 | 第54-55页 |
2.交际民族志学的研究对象 | 第55-56页 |
3.交际民族志学对人的研究 | 第56-57页 |
4.交际民族志学中语言能力的概念 | 第57-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二部分 西方学校教育发展历史中几种语言教育形式的考察 | 第62-76页 |
第一节 文法学校和修辞学校对语言的关注 | 第62-70页 |
(一) 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或Latin Grammar School)的发展 | 第63-65页 |
1.亚里斯塔库斯(Aristarchus)建立文法学科 | 第63-64页 |
2.文法学校的教学内容 | 第64-65页 |
3.文法学校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历史事实 | 第65页 |
(二) 修辞学校(Rhetoric School)的发展 | 第65-70页 |
1.修辞学校的语言基础 | 第67-68页 |
2.古希腊城邦教育中学校教育中的语言训练 | 第68-69页 |
3.西方教育历史中修辞学校重视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 | 第69-70页 |
第三节 西方教育发展中的世俗语言(民族语言)(Vernaculars) | 第70-72页 |
(一) 世俗语言(民族语言)的意义 | 第70页 |
(二) 近代世俗语言(民族语言、母语)的发展历史 | 第70-72页 |
(三) 世俗语言的教学强调语言能力的发展 | 第72页 |
第四节 西方教育史中"七艺"教育对语言的关注 | 第72-74页 |
(一) 何谓"七艺"? | 第72-73页 |
(二) "七艺"教育中的语言教育 | 第73-74页 |
(三) 培养演说术为主的"七艺"教育 | 第74页 |
小结 | 第74-76页 |
第三部分 教育离不开语言 | 第76-89页 |
第一节 教育过程中培养语言能力的必要性 | 第76-78页 |
(一) 语言能力的掌握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必要过程 | 第76-77页 |
(二) 语言能力的培养是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内容 | 第77-78页 |
第二节 掌握语言能力与实现教育目的 | 第78-83页 |
(一) 教育目的的概念 | 第78-79页 |
(二) 语言能力的提高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 第79-81页 |
(三) 掌握语言能力对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性 | 第81-83页 |
第三节 教育通过语言活动完成个体社会化的合理性 | 第83-88页 |
(一) 个体社会化在教育中的意义 | 第83-84页 |
(二) 语言能力形成对个体社会化过程的影响 | 第84-86页 |
(三) 教育中语言能力的掌握目的指向人的成长 | 第86-88页 |
小结 | 第88-89页 |
结束语 | 第89-90页 |
附录 | 第90-97页 |
(一) 文字出现、书写发明与学校的产生:以苏美尔学校的发展为例 | 第90-92页 |
1.语言文字的产生直接与苏美尔学校的发展相关 | 第90-92页 |
2.苏美尔学校的教学目标 | 第92页 |
(二) 夸美纽斯对语言在教育中的作用以及意义的论述 | 第92-97页 |
1.为什么以夸美纽斯为例? | 第92-93页 |
2.夸美纽斯的语言观 | 第93-94页 |
3.夸美纽斯所论述的语言与教育的关系 | 第94-97页 |
致谢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10页 |
一、中文文献 | 第99-106页 |
1.专著类 | 第99-103页 |
2.期刊类 | 第103-105页 |
3.论文类 | 第105-106页 |
4.报纸类 | 第106页 |
二、英文文献 | 第106-110页 |
1.专著类 | 第106-107页 |
2.文集类 | 第107-108页 |
3.期刊类 | 第108-110页 |
后记 | 第110-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