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6-13页 |
·研究的时代背景 | 第6-7页 |
·研究意义与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8-11页 |
·国外研究农民收入的相关理论 | 第8-9页 |
·国内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9-11页 |
·本文研究的内容及创新 | 第11-1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1-12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2 贵州农民收入的现状 | 第13-20页 |
·贵州农民收入偏低 | 第13-15页 |
·贵州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 第15页 |
·贵州省内各地区间农民收入差距较大 | 第15-16页 |
·贵州各县(市、区)农村居民收入状况 | 第16-19页 |
·贵州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周边省(市、区)农村居民收入 | 第19-20页 |
3 贵州农民收入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贵州农民收入增速缓慢 | 第20页 |
·贵州农民收入增长结构不合理 | 第20-21页 |
·农副产品收入所占比重较低 | 第20-21页 |
·农民收入增长主要靠非农产业收入 | 第21页 |
·非农收入增长缓慢 | 第21页 |
·农民收入不稳定 | 第21-22页 |
·农民收入不平衡 | 第22页 |
·社会不和谐因素增加 | 第22-24页 |
4. 贵州新农村建设条件下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分析 | 第24-41页 |
·农业生产“跟风”效应较为严重 | 第24-27页 |
·“跟风”效应案例分析 | 第24-27页 |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 | 第27-28页 |
·贵州农业产业化程度偏低影响农民收入 | 第28-30页 |
·案例分析 | 第28-30页 |
·地区间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平衡 | 第30页 |
·农业产业化经营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 第30页 |
·农业产业化外部环境不宽松 | 第30页 |
·贵州农村投入不足 | 第30-32页 |
·贵州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不足 | 第31-32页 |
·农村教育投入不足 | 第32页 |
·贵州农村劳动力接受教育程度偏低 | 第32-37页 |
·贵州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实际情况 | 第33-34页 |
·贵州农民与其他省份农民受教育程度比较 | 第34-35页 |
·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民人均收入关系实证分析 | 第35页 |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民人均收入比较 | 第35-37页 |
·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水平相对滞后 | 第37-39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家庭经济收入案例分析 | 第37-38页 |
·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分析 | 第38-39页 |
·农村实用技术应用和推广较为缓慢 | 第39-40页 |
·贵州农村医疗卫生条件较差 | 第40-41页 |
5. 贵州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 第41-56页 |
·了解供求平衡原理利于解决“跟风”效应 | 第41-42页 |
·大力发展贵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第42-44页 |
·制定优惠政策,扶持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 第42页 |
·贵州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初见成效 | 第42-43页 |
·个案分析——长顺县威远镇农业合作社 | 第43页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最优的模式和要注意的问题 | 第43-44页 |
·加快贵州农业产业化步伐 | 第44-46页 |
·完善农业企业和农户之间的利益机制 | 第45页 |
·加大对贵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 | 第45页 |
·转变政府职能服务好农业产业化 | 第45-46页 |
·给农业产业化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 | 第46页 |
·尽快解决贵州农村投入的不足 | 第46-47页 |
·加快健全农村财政体系步伐 | 第46-47页 |
·切实解决好贵州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保障 | 第47页 |
·加大贵州农村基础教育投入 | 第47-50页 |
·增加财政用于基础教育的投入份额 | 第47页 |
·建立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 | 第47-48页 |
·加大对农村劳动力教育和培训力度 | 第48页 |
·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业收入影响模型 | 第48-50页 |
·培育农村第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 第50-52页 |
·大力培育贵州农村二、三产业 | 第51-52页 |
·加快贵州农村实用技术引进和推广 | 第52-54页 |
·引进和推广脚踏脱谷机 | 第52页 |
·加大沼气池技术的推广力度 | 第52-53页 |
·引进和推广东北火炕技术 | 第53-54页 |
·加大引进和推广农村实用技术扶持力度 | 第54页 |
·搞好贵州农村医疗卫生服务 | 第54-56页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 | 第54-56页 |
6. 结论和讨论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6页 |
·讨论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一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项目及调研活动 | 第61-62页 |
附录二 问卷调查表 | 第62-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