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树种论文--阔叶乔木论文--桉论文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生长特性与经济效益评价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6页
   ·项目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人工林生物量和生产力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森林凋落物第13-14页
   ·桉树人工林经济效益第14-15页
   ·本研究的目的及作用第15-16页
第二章 项目研究内容及技术方案第16-20页
   ·项目研究概况第16-17页
     ·项目研究区域的自然概况第16页
     ·桉树人工林经营概况第16-17页
   ·项目研究内容第17-18页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8-19页
   ·论文特色与创新第19-20页
第三章 试验地概况及材料测定方法第20-23页
   ·试验地概况第20页
   ·林分的调查及材料的采集第20-22页
     ·试验地的设置与林分调查第20-21页
     ·林分乔木层生物量测定和数据的收集第21页
     ·林分乔木层凋落物的收集测定第21-22页
   ·数据分析处理第22-23页
     ·生物量预测模型数据处理第22页
     ·生长量预测模型的选择及拟合第22页
     ·经济效益评价数据分析第22-23页
第四章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的生产力及生长特性第23-41页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乔木层的生物量与生产力第23-31页
     ·生物量和生产力的概念第23页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林木单株生物量及其分配第23-26页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林分生物量预测模型第26-27页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林分乔木层生物量及其分配第27-29页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林分乔木层凋落物产第29页
     ·林分乔木层净生产力及其分配第29-31页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林分生长第31-41页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林分生长第31-32页
     ·不同林龄林分的差异分析第32-36页
       ·树高胸径及材积的差异第32-34页
       ·无性系人工林胸径树高分布及其离散度第34-36页
     ·尾巨桉和尾叶桉无性系预测模型第36-41页
       ·三种桉树无性系树高预测模型第36-37页
       ·三种桉树无性系胸径预测模型第37-38页
       ·桉树无性系林分单株材积及林分蓄积量预测模型第38-41页
第五章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分析第41-52页
   ·经济分析指标的确定第41-42页
     ·产量指标第41页
     ·产值指标第41-42页
     ·成本指标第42页
     ·财务评价指标第42页
   ·无性系造林样地成本核算第42-44页
   ·无性系造林经济效益分析第44-52页
     ·无性系人工林造林项目财务分析第45-47页
     ·无性系人工林造林序列收益分析第47-48页
     ·无性系人工林造林经济效益评价第48页
     ·桉树无性系人工林社会效益评价第48-49页
     ·桉树无性系林分投资敏感性分析第49-52页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第52-59页
   ·结论第52-55页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生物量与生产力第52-53页
     ·尾巨桉无性系人工林林分生长量第53-54页
     ·尾巨桉和尾叶桉三种无性系人工林的经济效益评价第54-55页
   ·讨论第55-56页
   ·研究展望第56-59页
     ·生物量和生产力研究趋势第56-57页
       ·热点问题研究第56-57页
       ·研究尺度的多样性第57页
       ·研究手段的先进性第57页
       ·网络化和信息化第57页
     ·养分循环研究趋势第57-59页
       ·新技术在森林生态系统养分中的应用研究第57-58页
       ·加强养分循环模型的研究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6页
致谢第66-6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情况第67页

论文共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姜黄素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下一篇:非线性扩张的复杂网络的拓扑性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