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8页
绪论第8-10页
第一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内涵解读第10-16页
 一、相关概念界定及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内涵第10-11页
  (一) 语文课程内容、语文教材内容和语文教学内容的界定第10页
  (二) 课程资源、语文课程资源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界定第10-11页
 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传统与现状第11-16页
  (一) 国外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情况第11-13页
  (二) 我国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传统回顾第13-14页
  (三) 我国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分析第14-16页
第二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基本特征第16-22页
 一、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人文性特征第16-17页
  (一) 以“人”的发展为本第16页
  (二) 着眼于“人”的整体发展第16-17页
 二、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整体性特征第17-18页
  (一) 各种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具有整体性第17页
  (二) 单类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具有整体性第17-18页
 三、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动态性特征第18-19页
  (一) 资源要素的动态组合第18页
  (二) 资源要素的动态生成第18-19页
  (三) 资源要素的动态调整第19页
 四、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放性特征第19-20页
  (一)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空间结构的开放性第19-20页
  (二) 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时间序列的开放性第20页
 五、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体验性特征第20-22页
第三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基本类型第22-38页
 一、丰富珍贵的学生资源第22-25页
  (一) 传统教学对“学生”的定义第22-23页
  (二) 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定义第23页
  (三) 学生资源的丰富内涵第23-25页
 二、内蕴深刻的教师资源第25-28页
  (一) 教师的道德情感资源第25-26页
  (二) 教师的个人能力资源第26-27页
  (三) 教师的观念意识资源第27-28页
 三、开放多元的教材资源第28-31页
  (一) 作为教师“教”的凭借的教材资源第29-30页
  (二) 作为学生“学”的载体的教材资源第30-31页
 四、和谐舒适的环境资源第31-34页
  (一) 心理环境资源第31-32页
  (二) 物理环境资源第32-34页
 五、多维整合的信息资源第34-36页
  (一) 信息技术融入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阶段第34-35页
  (二)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堂教学整合的两种类型第35-36页
 六、灵动即时的生成资源第36-38页
第四章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38-65页
 一、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理论基础第38页
 二、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原则第38-40页
  (一) 优先性原则第39-40页
  (二) 针对性原则第40页
  (三) 科学性原则第40页
  (四) 经济性原则第40页
 三、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策略第40-65页
  (一) 创设情境,巧妙利用,促进学生资源共享共生第40-45页
  (二) 注重素养,更新观念,应学生之需组教学内容第45-49页
  (三) 灵活运用,整体把握,加强教材横向纵向联系第49-54页
  (四) 讲求和谐,营造氛围,构建生态化的课堂环境第54-56页
  (五) 雪中送炭,画龙点睛,利用信息资源教活语文第56-61页
  (六) 充分预设,注重留白,促进预设生成辩证统一第61-65页
第五章 新课程背景下发挥语文课堂教学资源整体效应的基本保障第65-70页
 一、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第65-66页
 二、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第66-67页
 三、加快教学化教材建设第67-68页
 四、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第68-70页
结语第70-73页
参考文献第73-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VEGF、HIF-1α和MMP-9在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
下一篇:Stathmin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