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6页 |
第一章 玉米大斑病菌MAPK基因的克隆 | 第16-62页 |
第一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同源片段的获得 | 第18-2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8-2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1-24页 |
第二节 玉米大斑病菌MAPK同源序列STK1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 | 第24-3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6-37页 |
第三节 STK1基因全长DNA序列的获得 | 第37-43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37-39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39-43页 |
第四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2基因的克隆 | 第43-5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43-44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4-52页 |
第五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3基因片段的克隆 | 第52-5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52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2-58页 |
第六节 讨论 | 第58-61页 |
第七节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二章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62-82页 |
第一节 渗透胁迫对玉米大斑病菌生长特性的影响 | 第62-6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2-63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63-65页 |
第二节 渗透胁迫对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5-6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5-67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67-69页 |
第三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的原核表达 | 第69-7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69-73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73-78页 |
第四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的拷贝数分析 | 第78-8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78-7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79-80页 |
第五节 讨论 | 第80-81页 |
第六节 小结 | 第81-82页 |
第三章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敲除突变体的筛选及性状分析 | 第82-110页 |
第一节 玉米大斑病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 第82-88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2-84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84-88页 |
第二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敲除载体的构建 | 第88-9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88-91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91-97页 |
第三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的筛选 | 第97-102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97-98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8-102页 |
第四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STM-35生物学性状分析 | 第102-105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2-103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103-105页 |
第五节 渗透胁迫下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STM-35的菌丝发育和形态特征 | 第105-10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05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105-107页 |
第六节 讨论 | 第107-108页 |
第七节 小结 | 第108-110页 |
第四章 玉米大斑病菌STK1正义、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反义转化子的筛选 | 第110-121页 |
第一节 玉米大斑病菌正义、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110-11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10-113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113-116页 |
第二节 玉米大斑病菌(正义反义)遗传转化及转化子的筛选 | 第116-119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16-117页 |
2.结果和分析 | 第117-119页 |
第三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反义转化子的菌丝形态特征 | 第119-120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19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119-120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120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20-121页 |
第五章 ATMT突变体和黑色素基因突变体与STK1基因突变体的特征比较与STK1基因的表达分析 | 第121-138页 |
第一节 农杆菌介导的玉米大斑病菌的转化及其转化子的生物学特征 | 第121-13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21-12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25-131页 |
第二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与ATMT突变体的比较 | 第131-134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31-132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132-134页 |
第三节 玉米大斑病菌STK1基因敲除突变体与紫外诱变突变体的比较 | 第134-136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134页 |
2 结果和分析 | 第134-136页 |
第四节 讨论 | 第136-137页 |
第五节 小结 | 第137-138页 |
结论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9页 |
就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49-150页 |
作者简历 | 第150-151页 |
致谢 | 第151-152页 |
附录 | 第152-1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