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论 | 第8-14页 |
一、中国文学理论现代转换的背景 | 第8-9页 |
二、文学话语的转换是文学理论转换的基础 | 第9-11页 |
三、名词审定是现代文学理论走向科学化的基本途径 | 第11-12页 |
四、文学理论的科学化 | 第12-14页 |
第一章 从科技名词审定到文学名词审定 | 第14-21页 |
一、译书机构对译名问题的讨论 | 第14-15页 |
二、学界个人对译名问题的关注 | 第15-16页 |
三、民间团体对译名问题的关注 | 第16-18页 |
四、政府及教育机构对译名统一的重视 | 第18-21页 |
第二章 文学名词审定意识的生成 | 第21-28页 |
一、新文学运动与新文学期刊——《小说月报》的应运而生 | 第21-22页 |
二、读者对文学名词统一的渴望 | 第22-23页 |
三、文学名词审定问题的提出和讨论 | 第23-26页 |
四、讨论的意义及影响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壬戌学制与文学名词的制度化 | 第28-35页 |
一、壬戌学制对文学知识的规定 | 第28-30页 |
三、壬戌学制中体现的文学名词名称的统一 | 第30-31页 |
四、壬戌学制为新文学话语普及、推广提供了言说空间 | 第31-33页 |
五、壬戌学制为文学话语的普及、推广提供了权力保障 | 第33-35页 |
第四章 文学名词初步统一:教材与文学词典的编撰 | 第35-41页 |
一、文学理论教材的编写与文学名词统一 | 第35-38页 |
二、文学词典编纂与文学名词内涵的统一 | 第38-40页 |
三、教材与文学词典编撰的意义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