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1-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RS232-GPIB协议转换器的设计与实现 | 第17-28页 |
| ·GPIB总线简介 | 第17-18页 |
| ·GPIB接口功能的硬件实现 | 第18-20页 |
| ·串行通信的设计 | 第20-21页 |
| ·串行通信的硬件实现 | 第20页 |
| ·串行通信的波特率调节和数据流控制 | 第20-21页 |
| ·RS232-GPIB协议转换器的软件设计 | 第21-24页 |
| ·系统的初始化 | 第21-22页 |
| ·数据的传输 | 第22-24页 |
| ·上位机控制程序的设计 | 第24-26页 |
| ·VISA简介 | 第24-25页 |
| ·控制程序的设计 | 第25-26页 |
| ·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 第三章 GPIB接口IP核的总体设计 | 第28-32页 |
| ·GPIB接口功能简介 | 第28-29页 |
| ·GPIB接口IP核的总体设计 | 第29-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四章 GPIB接口功能模块的设计 | 第32-52页 |
| ·状态机简介 | 第32-33页 |
| ·状态机的编码方式 | 第33页 |
| ·GPIB接口功能的设计 | 第33-47页 |
| ·源方挂钩(SH)接口功能的设计 | 第35-37页 |
| ·受方挂钩(AH)功能的设计 | 第37-38页 |
| ·讲者(T)功能的设计 | 第38-41页 |
| ·听者(L)功能的设计 | 第41-42页 |
| ·服务请求(SR)接口功能的设计 | 第42-43页 |
| ·远程/本地(RL)接口功能的设计 | 第43-44页 |
| ·并行轮询(PP)接口功能的设计 | 第44-46页 |
| ·设备清除(DC)接口功能的设计 | 第46-47页 |
| ·设备触发(DT)接口功能的设计 | 第47页 |
| ·顶层模块的设计 | 第47-51页 |
| ·地址模块的设计 | 第48-49页 |
| ·接口命令译码模块的设计 | 第49-50页 |
| ·ModelSim下的功能仿真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五章 内部寄存器模块设计 | 第52-64页 |
| ·中断寄存器和中断状态寄存器 | 第52-56页 |
| ·中断寄存器0和中断状态寄存器0 | 第52-53页 |
| ·中断寄存器1和中断状态寄存器1 | 第53-54页 |
| ·中断寄存器2和中断状态寄存器2 | 第54-55页 |
| ·中断寄存器3和中断状态寄存器3 | 第55-56页 |
| ·中断寄存器 | 第56页 |
| ·串行轮询模式寄存器与串行轮询状态寄存器 | 第56页 |
| ·地址模式寄存器 | 第56-57页 |
| ·地址寄存器 | 第57页 |
| ·地址状态寄存器 | 第57-58页 |
| ·辅助命令寄存器 | 第58-59页 |
| ·辅助寄存器A | 第59页 |
| ·并行轮询寄存器 | 第59-60页 |
| ·配置寄存器 | 第60页 |
| ·命令寄存器 | 第60-61页 |
| ·命令通过寄存器 | 第61页 |
| ·结束字符寄存器 | 第61-62页 |
| ·计数寄存器 | 第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 第六章 IP核数据传输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64-72页 |
| ·SOPC技术简介 | 第64-65页 |
| ·Avalon总线 | 第65页 |
| ·读写控制模块的设计 | 第65-69页 |
| ·地址译码器的设计 | 第66页 |
| ·FIFO的设计 | 第66-67页 |
| ·寄存器的读/写操作 | 第67页 |
| ·ModelSim下的功能仿真 | 第67-69页 |
| ·SOPC系统的设计 | 第69-71页 |
| ·Quartus下的综合验证 | 第69页 |
| ·GPIB接口IP核模块引脚的配置 | 第69-70页 |
| ·系统的设计 | 第70-71页 |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2-74页 |
| ·本文总结 | 第72-73页 |
| ·课题展望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