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劳动关系 | 第7-16页 |
第一节 市场经济国家产业关系的发展概述 | 第9-11页 |
(一) 原始的产业关系 | 第9-10页 |
(二) 集体谈判的产业关系模式 | 第10页 |
(三) 人力资源产业关系模式 | 第10-11页 |
第二节 我国目前劳动关系的基本状况 | 第11-13页 |
第三节 我国的市场经济道路与劳动关系调节模式 | 第13-16页 |
第二章 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及其缺陷 | 第16-25页 |
第一节 建国以来劳动争议处理的历史回顾 | 第16-18页 |
(一) 1949 年至1956 年的劳动争议 | 第16页 |
(二) 1956 年至1987 年劳动争议的处理概况 | 第16-17页 |
(三) 1987 年至现在劳动争议的处理概况 | 第17-18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 | 第18-21页 |
(一)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 | 第18-19页 |
(二) 劳动争议仲裁制度 | 第19-20页 |
(三) 劳动争议司法制度 | 第20-21页 |
第三节 现行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 | 第21-25页 |
(一) 现行《劳动法》时效制度的缺陷 | 第21-22页 |
(二) “一裁两审”程序的弊端 | 第22-23页 |
(三) 劳动争议仲裁前置的弊端 | 第23-25页 |
第三章 重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模式选择 | 第25-28页 |
第一节 双轨制模式 | 第25-26页 |
第二节 单一机构模式 | 第26-28页 |
(一) 单一仲裁机构模式 | 第26页 |
(二) 单一司法机构模式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我国劳动争议处理单一机构模式的确立 | 第28-34页 |
第一节 构建我国单一机构模式的当前状况 | 第28-29页 |
(一) 现有立法和劳动仲裁机构不足以支撑单一仲裁模式 | 第28-29页 |
(二) 现有司法体制不足以支撑单一司法模式 | 第29页 |
第二节 构建我国单一机构模式的对策 | 第29-32页 |
(一) 构建单一劳动仲裁机构模式的对策 | 第30页 |
(二) 构建单一劳动司法机构模式的对策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单一机构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运作 | 第32-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攻读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38-39页 |
附录 | 第39-47页 |
详细摘要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