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前言 | 第8-10页 |
一、思想政治课价值之理论概述 | 第10-14页 |
(一) 思想政治课价值意蕴 | 第10-12页 |
1、思想政治课价值主体 | 第10-11页 |
2、思想政治课价值客体 | 第11页 |
3、思想政治课价值内容 | 第11-12页 |
(二) 思想政治课价值的制约因素 | 第12-14页 |
1、社会经济需求因素 | 第12页 |
2、思想政治课程因素 | 第12-13页 |
3、教育对象的接受因素 | 第13页 |
4、社会的接受因素 | 第13-14页 |
二、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 第14-36页 |
(一) 催生现代经济素质,提升江苏经济后劲 | 第14-17页 |
1、“现代经济素质”解读 | 第14页 |
2、思想政治课催生学生的现代经济素质 | 第14-17页 |
(二) 彰显“江苏人”精神,增强江苏经济活力 | 第17-27页 |
1、“江苏人”精神解读 | 第17-18页 |
2、思想政治课彰显“江苏人”精神 | 第18-27页 |
(1) 创业—求动力 | 第18-22页 |
(2) 创新—求发展 | 第22-24页 |
(3) 创优—求精品 | 第24-27页 |
(三) 唤醒国际经济意识,促进江苏开放型经济发展 | 第27-28页 |
1、江苏开放型经济解读 | 第27页 |
2、思想政治课唤醒学生国际经济意识 | 第27-28页 |
(四) 培养法律素养,促进江苏经济法治化运行 | 第28-30页 |
1、市场经济的法治性解读 | 第28-29页 |
2、思想政治课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 | 第29-30页 |
(五) 强化道德修养,促进江苏经济德性化进程 | 第30-32页 |
1、市场经济的德性解读 | 第30-31页 |
2、思想政治课强化学生的经济道德修养 | 第31-32页 |
(六) 培育科学发展观,促进江苏经济协调发展 | 第32-36页 |
1、江苏科学发展观解读 | 第32-33页 |
2、思想政治课促进江苏经济的协调发展 | 第33-36页 |
(1) 共同富裕 | 第34-35页 |
(2) 循环经济 | 第35-36页 |
三、思想政治课在江苏经济发展中独特价值的实现 | 第36-73页 |
(一) 基于“江苏经济”的课程资源及其开发原则 | 第36-39页 |
1、基于“江苏经济”的课程资源 | 第36-38页 |
(1) 文字与音像资源 | 第36页 |
(2) 人力资源 | 第36-37页 |
(3) 实践活动资源 | 第37页 |
(4) 思想文化资源 | 第37-38页 |
2、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 第38-39页 |
(1) 育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统一原则 | 第38页 |
(2) 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原则 | 第38页 |
(3) 教育教学优先原则 | 第38-39页 |
(4) 立足现实条件原则 | 第39页 |
(二) 观照江苏经济,构建特色目标 | 第39-42页 |
1、增补或渗透江苏经济发展的知识 | 第40页 |
2、提升参与江苏经济的能力 | 第40-41页 |
3、凸显学生江苏特色的经济价值观 | 第41-42页 |
(1) 自然伦理观和人道主义精神 | 第41-42页 |
(2) 可持续发展观 | 第42页 |
(三) 构建江苏特色的经济类思想政治课程群 | 第42-53页 |
1、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构建 | 第43-48页 |
(1) 国家课程:以“江苏经济”为现实依托 | 第43-44页 |
(2) 地方课程:以“江苏经济”为开发资源 | 第44-48页 |
2、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构建 | 第48页 |
(1) 必修课程:渗透活用“江苏经济” | 第48页 |
(2) 选修课程:拓展应用“江苏经济” | 第48页 |
3、学科课程、活动课程的构建 | 第48-53页 |
(1) 学科课程:对接学生经验世界 | 第48-51页 |
(2) 活动课程:依托江苏经济平台 | 第51-53页 |
(四) 探究综合性融合式课程实施模式 | 第53-62页 |
1、集中教育与渗透教育相融合 | 第54-55页 |
2、课堂即时教育与课外延伸教育相融合 | 第55-58页 |
3、接受式教学与发现式教学相融合 | 第58-59页 |
4、单一课型与综合课型相融合 | 第59-62页 |
(五) 建立“服务江苏经济”的课程评价机制 | 第62-73页 |
1、对学校与教师的评价 | 第62-69页 |
(1) 侧重教育价值观的评价 | 第62-64页 |
(2) 侧重对教师课程能力的评价 | 第64-69页 |
2、对学生的评价 | 第69-73页 |
(1) 三维目标评价侧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达成 | 第69页 |
(2) 形成性评价侧重学生参与江苏经济的实践活动 | 第69-70页 |
(3) 终结性评价(特别高考)引导学生关注江苏经济动态 | 第70-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后记 | 第76-77页 |
附录 | 第77-81页 |
陈凯同学在攻读教育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