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的焊缝纠偏嵌入式系统的设计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2页 |
·绪言 | 第8页 |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8-10页 |
·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11页 |
·课题的创新性 | 第11页 |
·论文结构 | 第11-12页 |
第2章 嵌入式处理器与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2-26页 |
·嵌入式处理器 | 第12-13页 |
·ARM处理器 | 第13-19页 |
·ARM的体系结构 | 第13-14页 |
·ARM的版本 | 第14-15页 |
·芯片的选型 | 第15-17页 |
·飞利浦LPC2220芯片 | 第17-19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 | 第19-23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特点 | 第19-20页 |
·嵌入式操作系统的作用 | 第20-21页 |
·操作系统的内核 | 第21-23页 |
·嵌入式实时内核μC/OS-Ⅱ | 第23-26页 |
·μC/OS-Ⅱ特点 | 第23-24页 |
·μC/OS-Ⅱ的内核简介 | 第24-26页 |
第3章 电弧焊机器人焊缝纠偏原理 | 第26-43页 |
·旋转电弧传感信号的检测 | 第26-30页 |
·电弧传感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旋转电弧传感器的位置与速度控制 | 第28-29页 |
·焊接电流的检测 | 第29-30页 |
·焊接电流信号的滤波处理 | 第30-36页 |
·平均滤波 | 第31-33页 |
·中值滤波 | 第33-35页 |
·小波滤波 | 第35-36页 |
·算法小结 | 第36页 |
·焊缝偏差信号的识别 | 第36-43页 |
·焊炬横向偏差信息识别 | 第37-40页 |
·焊炬高度偏差信息识别 | 第40-43页 |
第4章 电弧焊机器人纠偏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43-56页 |
·一种机器人焊接纠偏系统 | 第43页 |
·改进的焊缝纠偏系统 | 第43-45页 |
·LPC2220及其外围电路的设计 | 第45-53页 |
·电源电路 | 第45-46页 |
·系统复位电路 | 第46-47页 |
·系统时钟电路 | 第47页 |
·系统存储的设计 | 第47-50页 |
·LCD显示电路 | 第50-51页 |
·键盘电路设计 | 第51-52页 |
·A/D转换接口电路的设计 | 第52-53页 |
·焊接机器人及其驱动电路的设计 | 第53-56页 |
·焊接机器人的选择 | 第53-54页 |
·焊接电源的设计 | 第54页 |
·位置及速度信号检测电路 | 第54-55页 |
·机器人的驱动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55-56页 |
第5章 电弧焊机器人纠偏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6-77页 |
·焊缝纠偏系统软件的规划 | 第56-57页 |
·μC/OS-Ⅱ操作系统的移植 | 第57-65页 |
·μC/OS-Ⅱ可移植到LPC2220的条件 | 第57-58页 |
·μC/OS-Ⅱ在LPC2220上的移植 | 第58-65页 |
·纠偏应用软件的设计 | 第65-77页 |
第6章 调试与试验 | 第77-82页 |
·程序的调试 | 第77-80页 |
·实验与结果 | 第80-82页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2-84页 |
·总结 | 第82页 |
·进一步工作方向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