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0页 |
导论 | 第10-17页 |
第一章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理论分析 | 第17-38页 |
第一节 公共选择理论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 第17-20页 |
一、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观点 | 第18-19页 |
二、公共选择理论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支撑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制度创新理论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 第20-23页 |
一、制度创新的基本理论观点 | 第21-22页 |
二、制度创新理论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支撑 | 第22-23页 |
第三节 博弈论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 第23-27页 |
一、博弈论的基本分析方法 | 第24-25页 |
二、博弈论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支撑 | 第25-27页 |
第四节 委托代理理论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 第27-32页 |
一、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27-28页 |
二、委托代理理论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支撑 | 第28-29页 |
三、财政国库管理制度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 第29-32页 |
第五节 公共财政理论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 | 第32-38页 |
一、公共财政理论的基本观点 | 第33-34页 |
二、公共财政理论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支撑 | 第34-38页 |
第二章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分析 | 第38-59页 |
第一节 发达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概况 | 第38-51页 |
一、美国 | 第38-40页 |
二、澳大利亚 | 第40-44页 |
三、法国 | 第44-46页 |
四、英国 | 第46-47页 |
五、意大利 | 第47-49页 |
六、日本 | 第49-51页 |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概况 | 第51-54页 |
一、巴西 | 第51-52页 |
二、匈牙利 | 第52-54页 |
第三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国际比较 | 第54-57页 |
一、基本上实现了财政国库管理的法治化 | 第54-55页 |
二、基本上形成了趋同的管理原则 | 第55页 |
三、基本上设置了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拥有相应管理机构 | 第55-56页 |
四、基本上以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 | 第56页 |
五、基本上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 | 第56页 |
六、基本上都很重视监督制约机制的建立 | 第56-57页 |
第四节 对我国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启示 | 第57-59页 |
一、变革和创新财政国库管理理念,完善管理职能 | 第57页 |
二、完善法律法规,构建国库管理法律框架 | 第57页 |
三、完善预算管理体系,建立监督制衡机制 | 第57-58页 |
四、完善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国库管理水平 | 第58页 |
五、加强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整合,建立现代化的控制管理系统 | 第58-59页 |
第三章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和环境要素分析 | 第59-69页 |
第一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现实需求 | 第59-66页 |
一、传统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存在的弊端 | 第59-62页 |
二、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 第62-66页 |
第二节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环境要素 | 第66-69页 |
一、财政经济发展及相关改革为其提供了客观条件 | 第66页 |
二、中央领导和决策高层的重视与支持,为改革的实施提供了政治保障 | 第66-67页 |
三、地方政府改革意识不断增强,为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实施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 第67页 |
四、"金财工程"的进一步完善,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第67页 |
五、国外国库管理制度的成功经验,为我国提供了借鉴 | 第67-69页 |
第四章 中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践分析 | 第69-104页 |
第一节 财政国库管理改革制度安排 | 第69-79页 |
一、构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宏观制度基础 | 第70-76页 |
二、构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体系 | 第76-77页 |
三、构建国库集中收缴制度体系 | 第77-78页 |
四、构建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配套制度体系 | 第78-79页 |
第二节 实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运行保障 | 第79-83页 |
一、构建中国的国库单一账户体系 | 第79-80页 |
二、构建置于"金财工程"之下的国库集中收付管理信息系统 | 第80-83页 |
第三节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施 | 第83-87页 |
一、中央层面的改革 | 第83-85页 |
二、地方层面的改革 | 第85-87页 |
第四节 国库集中收缴制度改革的实施 | 第87-91页 |
一、中央层面的改革 | 第87-89页 |
二、地方层面的改革 | 第89-91页 |
第五节 对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评价 | 第91-104页 |
一、改革所呈现的特点 | 第91-92页 |
二、改革所取得的成效 | 第92-96页 |
三、改革成功实施的深远影响 | 第96-100页 |
四、改革成功推行所取得的经验 | 第100-104页 |
第五章 进一步改革与健全中国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对策研究 | 第104-120页 |
第一节 进一步改革与健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难点分析 | 第104-110页 |
一、思想观念问题 | 第104-105页 |
二、体制性问题 | 第105-106页 |
三、系统建设问题 | 第106页 |
四、法律制度完善问题 | 第106-107页 |
五、改革推进中存在的问题 | 第107-108页 |
六、代理银行问题 | 第108-109页 |
七、银行账户管理等配套问题 | 第109-110页 |
第二节 进一步改革与健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总体构架 | 第110-114页 |
一、现代财政国库的内涵及职能 | 第110-111页 |
二、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构架 | 第111页 |
三、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功能 | 第111-112页 |
四、改革与健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基本设想 | 第112-114页 |
第三节 进一步营造改革和健全财政国库管理制度的良好运行环境 | 第114-120页 |
一、进一步增强对改革的理解与支持,为建立中国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供思想保障 | 第114-115页 |
二、逐步构建国库管理法律制度体系,为建立中国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供法律保障 | 第115-116页 |
三、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为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建立提供良好的舆论保障 | 第116页 |
四、积极推进财政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为建立中国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供先进的技术保障 | 第116-117页 |
五、进一步加强机构、队伍建设,为建立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提供组织机构和人力资源保障 | 第117页 |
六、切实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为深化和扩大改革提供管理基础保障 | 第117页 |
七、加强业务培训,为财政国库管理提供业务技能保障 | 第117-118页 |
八、切实改进代理银行的业务操作,为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服务保障 | 第118页 |
九、协调推进相关体制、机制改革,为全面建立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供配套保障 | 第118-120页 |
参考文献 | 第120-135页 |
后记 | 第135-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