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本论文选题意义及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0-20页 |
(一) 本论文选题意义 | 第10-19页 |
1. 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的有效融合实现了学生的“六大解放” | 第10-11页 |
2. 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的有效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多种能力 | 第11-15页 |
3. 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的有效融合使习作课更充满活力 | 第15-19页 |
(二) 国内外习作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1. 国内习作研究涉及的方面 | 第19-20页 |
2. 国外习作研究情况 | 第20页 |
二、小学习作现状分析及解决途径 | 第20-24页 |
(一) 明确小学习作教学的阶段性 | 第20-21页 |
(二) 小学习作教学阶段目标概括 | 第21页 |
(三) 小学阶段学生习作能力现状 | 第21-22页 |
(四) 小学习作教学存在的弊端 | 第22-23页 |
(五) 口语交际与习作融合能够解决习作现实问题 | 第23-24页 |
三、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融合的理论依据 | 第24-26页 |
(一) 语文课程的性质就是语言性,说明口语交际与习作不能分离 | 第24-25页 |
(二) 语文一大特点——实践性强,使口语交际与习作不能分离 | 第25-26页 |
(三) 语文教学的内容是口语交际与习作有效融合的实践基础 | 第26页 |
四、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有效融合的内在结合点 | 第26-32页 |
(一) 言为心声,情感表达是儿童进行口语交际与习作融合的内在需求 | 第28-29页 |
(二) 重在实践,旨在提高是儿童进行口语交际与习作融合的基石 | 第29-32页 |
(三) 激发兴趣,引发思考是儿童进行口语交际与习作融合的酵母 | 第32页 |
五、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 | 第32-39页 |
(一) 构建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有效融合的教学模式 | 第32-33页 |
(二) 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有效融合的教学过程 | 第33-36页 |
(三) 口语交际课与习作课有效融合教学模式的运用 | 第36-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