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法学各部门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

论董事不得篡夺公司机会义务--以我国立法引入公司机会原则为背景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言:问题的提出和研究方向第9-11页
第一章 现代公司治理中的“公司机会原则”第11-22页
 第一节 公司机会原则的基本含义第11-12页
 第二节 董事不得篡夺公司机会义务的来源第12-17页
  一、信托说和委托说下的董事不得篡夺公司机会义务第12-15页
  二、注意义务或忠实义务?——不得篡夺公司机会义务之归属第15-17页
 第三节 董事忠实义务群和董事不得篡夺公司机会义务第17-20页
  一、董事忠实义务群的系统性和不周延性第17-18页
  二、董事不得篡夺公司机会义务的相对独立性第18-20页
 第四节 我国公司法修订对“公司机会原则”的初步引入第20-22页
  一、1993 年公司法的董事忠实义务——公司机会原则的缺失第20页
  二、2005 年公司法对董事忠实义务规范体系的修订第20-21页
  三、公司机会原则的适用要求第21-22页
第二章 英国判例法对“公司机会”的适用第22-28页
 第一节 认可“公司机会”价值之判例——Cook v. Deeks 案第23-25页
 第二节 严守“不争利规则”——Regal (Hasting) Ltd v. Gulliver 案第25-27页
 第三节 “不争利规则”之例外——Island Export Finance Ltd v.Umunna (1986) 案第27-28页
第三章 美国法院判例对公司机会原则的发展第28-39页
 第一节 “公司机会”判断标准的演化第29-34页
  一、“公司机会”的早期判断标准——利益或期待利益标准(The “Interest or Expectancy” Test)第29-31页
  二、判断“公司机会”的主导标准——经营范围标准(The “Line of Business” Test)第31-33页
  三、道德标准的具体化——公平性标准(The “Fairness” Test)第33-34页
  四、单一标准的“杂交”(Hybrids)趋向第34页
 第二节 董事在公司机会原则下的行为义务规范——有关积极披露的讨论第34-37页
  一、积极披露内容的强制性要求第35-36页
  二、积极披露程序的回避要求第36-37页
 第三节 董事在公司机会原则诉讼下的责任承担和抗辩理由第37-39页
  一、董事篡夺公司机会责任的救济范围和司法理念第37-38页
  二、董事在公司机会原则下的抗辩理由第38-39页
第四章 我国适用公司机会原则的若干问题第39-48页
 第一节 公司机会原则的比较法分析第40-42页
  一、关于英美“公司机会”判例差异的争论第40-41页
  二、争论背后——“经济效率”的考量第41-42页
  三、对“灵活性”的客观理解第42页
 第二节 篡夺公司机会是否侵犯“期待权”?第42-45页
  一、公司机会期待权观点的提出第42-43页
  二、“公司机会”期待权观点之批判和反思第43-45页
 第三节 公司机会原则法典化的借鉴第45-47页
  一、“公司机会原则”法典化的形式第45-46页
  二、“公司机会原则”法典化的特性第46-47页
 第四节 司法实践适用公司机会原则的路径第47-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3页
后记第53-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英汉人称指示语的社会语用功能对比分析
下一篇:稀磁半导体GaMnN的光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