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聚酰亚胺概述第11-14页
  1-1-1 聚酰亚胺性能第11页
  1-1-2 聚酰亚胺的合成第11-12页
  1-1-3 聚酰亚胺的制备第12-13页
  1-1-4 全球市场需求第13页
  1-1-5 国内外发展进展第13-14页
  1-1-6 展望第14页
 1-2 纳米材料—碳纳米管、纳米金刚石第14-16页
  1-2-1 碳纳米管第14-15页
  1-2-2 纳米金刚石第15-16页
 1-3 聚酰亚胺/碳纳米管(PI-CNT)纳米复合材料第16-20页
  1-3-1 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第16页
  1-3-2 PI-CNT 研究现状第16-18页
  1-3-3 PI-ND 研究现状第18页
  1-3-4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第18-20页
 1-4 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0-22页
  1-4-1 研究目的第20页
  1-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2页
第二章 纳米材料的表面处理及表征第22-34页
 2-1 纳米材料的化学处理第22-25页
  2-1-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第22-23页
  2-1-2 碳纳米管的化学处理第23-24页
  2-1-3 纳米金刚石的化学处理第24-25页
 2-2 碳纳米管的表征测试及结果讨论第25-29页
  2-2-1 表征测试第25-26页
  2-2-2 结果讨论第26-29页
 2-3 纳米金刚石改性结果讨论第29-33页
  2-3-1 表征测试第29-30页
  2-3-2 结果与讨论第30-33页
 2-4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三章 聚酰亚胺的制备及表征第34-41页
 3-1 聚酰亚胺的制备第34-36页
  3-1-1 实验原料及仪器设备第34-35页
  3-1-2 反应温度的确定第35-36页
  3-1-3 反应时间的确定第36页
 3-2 实验测试及性能表征第36-37页
  3-2-1 特性粘度测试第36页
  3-2-2 红外光谱测试第36页
  3-2-3 热失重分析第36-37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37-40页
  3-3-1 制备工艺条件第37-38页
  3-3-2 红外谱图分析第38-39页
  3-3-3 热失重结果分析第39-40页
 3-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四章 聚酰亚胺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表征第41-55页
 4-1 聚酰亚胺/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第42-44页
  4-1-1 实验原料第42页
  4-1-2.常规方法制备聚酰亚胺/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第42页
  4-1-3 固态剪切破碎法制备聚酰亚胺/碳纳米管纳米复合材料第42-44页
 4-2 PI1/CNT 材料的性能表征及结果讨论第44-46页
  4-2-1 实验测试及性能表征第44页
  4-2-2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宏观形貌分析第44-45页
  4-2-3 力学性能测试第45页
  4-2-4 热性能测试第45-46页
 4-3 PI2/CNT 材料的性能表征及结果讨论第46-47页
  4-3-1 表征测试第46页
  4-3-2 力、热学性能结果与讨论第46-47页
  4-3-3 原因分析第47页
 4-4 PI3/CNT 材料的性能表征及结果讨论第47-54页
  4-4-1 实验测试及性能表征第47-48页
  4-4-2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宏观形貌分析第48页
  4-4-3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微观形貌分析第48-50页
  4-4-4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XRD 分析第50-51页
  4-4-5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力学性能分析第51页
  4-4-6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热稳定性分析第51-52页
  4-4-7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玻璃化转变温度测试与分析第52-53页
  4-4-8 纳米复合材料薄膜的导电性的测试与分析第53-54页
 4-5 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及实验创新点第55-56页
 5-1 结论第55页
 5-2 实验创新点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致谢第60-6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Sm-Co永磁薄膜材料的研究
下一篇:隔热性材料的设计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