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0-12页 |
·隧道洞室稳定性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本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6-17页 |
第2章 隧道岩体变形研究 | 第17-23页 |
·概述 | 第17页 |
·隧道围岩变形 | 第17-18页 |
·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因素 | 第18-21页 |
·隧道几何形状、位置 | 第19页 |
·围岩特性 | 第19页 |
·施工方法 | 第19-20页 |
·支护类型及支护时间 | 第20页 |
·端面效应 | 第20-21页 |
·铜锣山隧道围岩变形监测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隧道洞室破坏模式分析及稳定性判据研究 | 第23-37页 |
·隧道结构的破坏模式 | 第23-28页 |
·无支护隧道洞室的破坏模式 | 第23-26页 |
·有支护洞室的破坏模式 | 第26-28页 |
·隧道围岩稳定性判据 | 第28-35页 |
·隧道失稳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5-36页 |
·隧道工程性质的影响 | 第35页 |
·围岩性质的影响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4章 基于数值分析的隧道洞室稳定研究 | 第37-50页 |
·概述 | 第37-38页 |
·计算模型及计算方案 | 第38-41页 |
·计算模型及物理力学参数 | 第38-40页 |
·计算方案 | 第40页 |
·拟采用的安全控制指标 | 第40-41页 |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50页 |
·无支护隧道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41-45页 |
·有支护隧道结构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 | 第45-50页 |
第5章 现场监控量测 | 第50-59页 |
·工程概况 | 第50-52页 |
·工程地质概况 | 第50页 |
·隧道支护原则与支护参数 | 第50-51页 |
·监控量测目的与意义 | 第51-52页 |
·监控量测内容及成果分析 | 第52-58页 |
·监控量测内容 | 第52-53页 |
·测试方法 | 第53-55页 |
·铜锣山隧道 YK33+900断面监控量测成果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锚杆工作状态分析 | 第59-73页 |
·预应力岩土锚固结构形式 | 第59-61页 |
·锚杆锚固力计算 | 第61-72页 |
·岩土锚固的失效模式和分析方法 | 第61-62页 |
·岩层锚杆内锚段数值计算分析 | 第62-69页 |
·岩层锚杆全长数值计算分析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7章 主要结论和建议 | 第73-75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3-74页 |
·建议及存在的问题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