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文) | 第1-5页 |
摘要(英文)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4页 |
选题依据 | 第11页 |
科技查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 第12页 |
本文的工作及今后研究方向 | 第12-14页 |
1 科技查新概述 | 第14-28页 |
·科技查新的概念与演绎 | 第14-16页 |
·科技查新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科技查新国内发展背景 | 第16-17页 |
·科技查新工作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政府对科技查新报告使用规定 | 第18页 |
·科技查新国外发展情况 | 第18页 |
·科技查新国内外发展情况比较 | 第18页 |
·情报检索的发展 | 第18-19页 |
·科技查新的基本流程 | 第19-22页 |
·查新委托 | 第19-20页 |
·查新受理 | 第20页 |
·实施检索 | 第20-22页 |
·撰写查新报告 | 第22页 |
·审核查新报告 | 第22页 |
·出具查新报告 | 第22页 |
·科技查新的特点 | 第22-23页 |
·检索手段的多样化 | 第22-23页 |
·服务范围的广泛性 | 第23页 |
·查新程序的合法性 | 第23页 |
·查新结论的鉴证性 | 第23页 |
·科技查新的作用 | 第23-24页 |
·为科研立项提供客观依据 | 第23-24页 |
·为评价科技成果的价值提供客观依据 | 第24页 |
·为科研人员的项目研发提供可靠而丰富的文献信息 | 第24页 |
·为抵制不正之风提供强有力的手段 | 第24页 |
·查新工作的具体应用 | 第24-28页 |
·成果鉴定和报奖查新 | 第24-25页 |
·立项查新 | 第25-26页 |
·专利查新 | 第26页 |
·新产品的开发论证查新 | 第26-28页 |
2 我国科技查新发展的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 | 第28-34页 |
·1996—2005年间科技查新研究论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 第28-30页 |
·文献增长情况分析 | 第28-29页 |
·科技查新各时期发展状况 | 第29-30页 |
·结论 | 第30-31页 |
·科技查新可靠度问题的提出 | 第31页 |
·提出科技查新可靠度的重要性 | 第31-34页 |
·科技查新可靠度问题是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 第31-32页 |
·科技查新可靠度的影响 | 第32-34页 |
3 科技查新中可靠度分析 | 第34-38页 |
·科技查新中可靠度概念 | 第34页 |
·影响科技查新中可靠度的因素分析 | 第34-38页 |
·查新人员的思想认识 | 第35页 |
·查全率与查准率的保障 | 第35-36页 |
·文献的可获率 | 第36页 |
·有关的国家标准是否能有效贯彻 | 第36页 |
·文献的综合分析工作 | 第36-38页 |
4 科技查新中的信息不对称及其对策 | 第38-44页 |
·信息不对称理论的提出 | 第38页 |
·信息不对称在科技查新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及产生原因 | 第38-40页 |
·查新机构所拥有的文献资源与信息源之间的不对称 | 第38-39页 |
·查新人员与科研工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39-40页 |
·查新机构间及查新人员间的信息不对称 | 第40页 |
·信息不对称的抑制对策 | 第40-44页 |
·提高素养 | 第40-41页 |
·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 第41-42页 |
·加强查新人员与用户的沟通与交流 | 第42-44页 |
5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提高科技查新工作水平 | 第44-51页 |
·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 第44页 |
·科技查新工作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可行性 | 第44-46页 |
·科技查新工作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意义 | 第46-47页 |
·利于科技查新工作的稳定与发展 | 第46页 |
·有利于查新人员素质的提高 | 第46页 |
·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 第46-47页 |
·科技查新工作中实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方法 | 第47-51页 |
·健全规范,有据可依 | 第47页 |
·搞好用户调查,针对用户的不同需求提供优质服务 | 第47页 |
·强化查新人员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 第47-48页 |
·严格制度,建立体系 | 第48页 |
·重视情感管理 | 第48-51页 |
6 目前行业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 第51-54页 |
·科技查新行业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51-52页 |
·科技查新行业的发展思考与展望 | 第52-54页 |
7 结束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