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族工作论文--民族政策论文

民族平等论

导论第1-24页
 第一节 现阶段民族平等研究的意义第12-14页
  一、研究新时期民族平等问题是民族理论创新的要求第12-13页
  二、研究西方资本主义在民族平等问题上的得失的借鉴意义第13页
  三、研究社会转型时期的民族平等问题的现实意义第13-14页
 第二节 当前民族平等问题研究状况第14-22页
  一、国内民族平等问题研究现状第14-20页
  二、西方对平等和民族平等问题的研究状况第20-21页
  三、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1-22页
 第三节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主要方法第22-24页
  一、本文研究的切入点、难点与创新之处第22-23页
  二、研究的主要方法第23-24页
第一章 一般平等及民族平等思想的兴起第24-37页
 第一节 一般平等和民族平等的概念第24-28页
  一、平等的涵义第24-26页
  二、民族平等的涵义第26-28页
 第二节 近代平等思想产生的历史依据第28-30页
  一、人文原则的确立第28-29页
  二、金钱政治原则的确立第29页
  三、等价交换原则的确立第29-30页
 第三节 近代平等思想的主张及其特征第30-32页
  一、近代平等思想的主要主张第30-31页
  二、近代平等思想的特征第31-32页
 第四节 近代平等思想对民族平等的影响第32-37页
  一、近代平等思想对民族平等的积极历史作用第33页
  二、近代平等思想与民族平等观的历史局限性第33-37页
第二章 西方资本主义民族平等观的自我调整第37-52页
 第一节 资产阶级民族平等的狭隘性造成的严重社会后果第37-42页
  一、西方殖民主义的民族压迫政策第37-38页
  二、殖民主义的阴影不散:新殖民主义第38-40页
  三、西方资本主义国内的民族平等问题第40-42页
 第二节 现代资本主义对片面平等观的自我修正第42-52页
  一、学术界对形式平等弊端的反思和事实平等合理性的关注第43-45页
  二、实践政策上的调整第45-49页
  三、西方资本主义民族平等观自我调整评判第49-52页
第三章 科学社会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第52-66页
 第一节 空想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第52-54页
  一、空想社会主义平等观是平等观念发展历程的重要阶段第52-53页
  二、空想社会主义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第53-54页
 第二节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平等观第54-57页
  一、对旧平等观的唯物史观的根本改造第55-56页
  二、创立无产阶级平等观第56-57页
  三、预测共产主义社会完全的平等第57页
 第三节 科学社会主义民族平等思想第57-66页
  一、对资本主义民族不平等现实的分析和对资产阶级民族平等观的批判第58-59页
  二、主张一切民族在享有基本权利上完全平等第59-61页
  三、主张各民族间的政治法律平等,也坚持实现事实上平等的最终目标第61-64页
  四、关于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平等的理论:民族殖民地理论第64-66页
第四章 现代政治哲学视野中的民族平等总原则第66-79页
 第一节 民族间权利的分配:民族平等总原则第66-69页
  一、民族的基本权利和非基本权利第66-67页
  二、权利和利益的分配第67-69页
 第二节 各民族权利的具体分配第69-72页
  一、政治权利的分配第70-71页
  二、民族经济权利的分配第71-72页
 第三节 民族间的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第72-79页
  一、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内涵第72-74页
  二、影响结果平等的因素第74-76页
  三、政府在实现民族平等中的作为第76-79页
第五章 社会主义民族平等追求的首次探索:前苏联的经验与教训第79-98页
 第一节 前苏联在实践民族平等问题上的成功经验第79-89页
  一、前苏联,主要是列宁时期和斯大林前期,对民族平等的成功探索第79-81页
  二、前苏联民族平等实践取得的成就第81-89页
 第二节 前苏联在民族平等实践中的错误和教训第89-98页
  一、在民族平等的实现状态上过于乐观的认识第89页
  二、在实现民族间事实平等上的失误第89-92页
  三、某些政策破坏了民族政治法律平等原则第92-94页
  四、农业集体化运动和民族迁移运动损害了少数民族的利益第94-95页
  五、宣扬大俄罗斯主义,歧视少数民族的历史贡献第95-96页
  六、在民族干部政策问题上的失误第96-98页
第六章 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的形成与发展第98-123页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的形成第98-108页
  一、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的政策与思想准备第99-105页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的形成第105-107页
  三、形成阶段的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的时代作用和历史地位第107-108页
 第二节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追求民族平等的伟大实践第108-115页
  一、确立民族平等的基本政治法律制度第109-111页
  二、帮助少数民族开展经济建设第111-113页
  三、发展民族地区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第113-115页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理论的完善和发展第115-119页
  一、主张在政治法律上保障少数民族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益第115-116页
  二、主张历史地、科学地认识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第116-117页
  三、主张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政治、经济第117页
  四、主张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第117-118页
  五、“共同富裕”理论和“两个大局”的区域发展战略第118-119页
  六、主张各民族文化平等第119页
 第四节 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追求评析第119-123页
  一、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是对资本主义民族平等观念的批判和吸收,也是对科学社会主义民族平等观的继承和发展第120-121页
  二、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思想符合民族平等总原则,为妥善解决民族关系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撑第121-123页
第七章 结论: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平等的战略选择第123-151页
 第一节 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和时代任务第123-127页
  一、我国现阶段基本国情的清醒认识第124-125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第125页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平等的任务第125-127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族平等第127-131页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127-128页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实现民族间真正的平等的进程第128-130页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给民族平等带来的矛盾和问题第130-131页
 第三节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民族平等第131-134页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第132-133页
  二、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第133-134页
 第四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民族平等第134-140页
  一、和谐社会的内涵第135-137页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给民族平等追求赋予新的时代内涵第137-140页
 第五节 新形势下我国民族平等的总体思路第140-151页
  一、继续加强民族地区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保障少数民族平等权益第141-143页
  二、在经济领域要正确把握机会平等和结果平等的限度第143-149页
  三、坚持民族文化平等,保护民族文化生态第149-151页
结束语第151-153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153-160页
后记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邮政金融发展研究
下一篇:中美经济外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