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7-9页 |
第一部分:“生生合作式”作文教学概述 | 第9-15页 |
一、“生生合作式”作文教学的界定 | 第9-11页 |
(一) 合作的涵义 | 第9页 |
(二) 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 | 第9-11页 |
(三) “生生合作式”作文教学的涵义 | 第11页 |
二、“生生合作式”作文教学的基本要素 | 第11-13页 |
三、研究“生生合作式”作文教学的必要性 | 第13-15页 |
(一) 突出了教育的全体性、主动性 | 第13页 |
(二) 有利于培养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等人文品质与精神 | 第13-14页 |
(三) 有利于增强自我提高、完善的内驱力和良性竞争观 | 第14页 |
(四) 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拓宽思维,培养创造能力 | 第14页 |
(五) 有利于作文修改习惯和修改能力的形成与提高 | 第14-15页 |
第二部分 “生生合作式”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 | 第15-21页 |
一、认知学习理论 | 第15页 |
(一) 发展理论 | 第15页 |
(二) 认知精细化理论 | 第15页 |
二、社会互赖理论 | 第15-18页 |
(一) 社会互赖理论的发展过程 | 第15-16页 |
(二) 社会互赖理论的目标结构 | 第16-17页 |
(三) 社会互赖理论和合作学习 | 第17-18页 |
三、建构主义理论 | 第18-21页 |
(一) 关于学习的含义 | 第18-19页 |
(二) 关于学习的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三部分 “生生合作式”作文教学的操作模式 | 第21-34页 |
一、“生生合作式”作文教学的基本原则 | 第21-22页 |
(一) 动机性原则 | 第21页 |
(二) 参与性原则 | 第21页 |
(三) 适宜性原则 | 第21-22页 |
(四) 渐进性原则 | 第22页 |
(五) 指导性原则 | 第22页 |
二、“生生合作式”作文教学的操作过程 | 第22-34页 |
(一) 教学流程 | 第22-23页 |
(二) 具体实施阶段 | 第23-34页 |
1. 审题立意阶段 | 第23-28页 |
2. 选材布局阶段 | 第28页 |
3. 拟写成文阶段 | 第28-29页 |
4. 检查修改段 | 第29-32页 |
5. 效果评价阶段 | 第32-34页 |
结论 | 第34-35页 |
注释部分 | 第35-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后记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