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7页 |
·钨氧簇合物的结构研究概况 | 第9-20页 |
·有机组分作为电荷平衡、空间填充和结构导向剂的钨氧簇合物 | 第12-13页 |
·有机组分作为配体直接键合到无机骨架上的钨氧簇合物 | 第13-14页 |
·有机组分作为配体键合到杂金属中心上的钨氧簇合物 | 第14-20页 |
·钼氧簇合物和钒氧簇合物的结构研究概况 | 第20页 |
·钨氧簇合物的性质研究概况 | 第20-24页 |
·催化性质 | 第20-24页 |
·磁性质 | 第24页 |
·抗病毒活性 | 第24页 |
·导电性 | 第24页 |
·金属氧簇合物的合成组装方法 | 第24-26页 |
·本文工作的目的及意义 | 第26-27页 |
第二章 一个Strandberg型钨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 第27-37页 |
·实验 | 第27-30页 |
·化合物(H_2en)(Hen)_2[W_5O_(15)(HPO_4)_2]·5.4H_2O(1)的合成 | 第27-28页 |
·X-射线晶体学实验 | 第28页 |
·表征 | 第28-29页 |
·循环伏安谱 | 第29-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6页 |
·合成讨论 | 第30页 |
·结构描述与讨论 | 第30-33页 |
·IR光谱的经验归属 | 第33-34页 |
·热分析 | 第34页 |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 | 第34-35页 |
·循环伏安谱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三个Keggin型钨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 第37-63页 |
·实验 | 第38-39页 |
·化合物[Co(2,2'-bpy)_3]_2H_2[CoW_(12)O_(40)]·5.93H_2O(2)的合成 | 第38页 |
·[Cu~Ⅰ(en)_2H_2O]_2[{Cu~Ⅰ(en)_2}HPW~Ⅵ_(11)W~ⅤO_(50)].2H_2O(3)的合成 | 第38页 |
·[Cu(enMe)_2(H_2O)][{Cu(enMe)_2}{Cu(enMe)_2(H_2O)W_(12)O_(40)(H_2)}](4)的合成 | 第38-39页 |
·X-射线晶体学实验 | 第39页 |
·表征 | 第39页 |
·催化H_2O_2分解实验 | 第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9-61页 |
·合成讨论 | 第39-41页 |
·结构描述与讨论 | 第41-55页 |
·IR光谱的经验归属 | 第55-57页 |
·热分析 | 第57-58页 |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 | 第58-60页 |
·催化性质 | 第60-61页 |
·小结 | 第61-63页 |
第四章 三个Dawson型钨氧簇合物的合成、结构与性质 | 第63-85页 |
·实验 | 第63-65页 |
·(H_2en)_3[P_2W_(18)O_(62)]·6.48H_2O(5)的合成 | 第64页 |
·(H_2pn)_2(H_3O)_2[P_2W_(18)O_(62)]·3.65H_2O(6)的合成 | 第64页 |
·[Cu(enMe)_2][{Cu(enMe)_2){H_2P_2W~Ⅵ_(16)W~Ⅴ_2O_(61)}]·2enMe·2H_2O(7)的合成 | 第64页 |
·X-射线晶体学实验 | 第64-65页 |
·表征 | 第65页 |
·催化实验 | 第65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5-83页 |
·合成讨论 | 第65-67页 |
·结构描述与讨论 | 第67-77页 |
·IR光谱的经验归属 | 第77-78页 |
·热分析 | 第78-80页 |
·紫外-可见光漫反射谱 | 第80-81页 |
·催化性质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5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85-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6页 |
附录 各化合物的原子坐标、主要键长和键角、键价分析 | 第96-123页 |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23-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原创性声明 | 第125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