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近岸海域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与阳光辐射关系的研究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目录 | 第4-7页 |
缩略词 | 第7-8页 |
单位换算 | 第8-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4页 |
第1节 阳光辐射 | 第9-12页 |
·可见光与紫外辐射 | 第9-11页 |
·测定阳光辐射的方法和手段 | 第11-12页 |
第2节 紫外辐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紫外辐射处理 | 第12-13页 |
·常用的测定手段 | 第13-14页 |
·紫外辐射效应的分析 | 第14页 |
第3节 研究进展 | 第14-23页 |
·UVR的生化效应 | 第15-19页 |
·UVR对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9-21页 |
·浮游植物抵御紫外辐射的途径 | 第21-23页 |
第4节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23-24页 |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4-33页 |
第1节 材料 | 第24-25页 |
·采样点及采样手段 | 第24-25页 |
第2节 方法 | 第25-33页 |
·初级生产力的测定 | 第25-26页 |
·叶绿素定量 | 第26页 |
·浮游植物种群的鉴定 | 第26-27页 |
·太阳辐射的测定 | 第27页 |
·P-E曲线的测定 | 第27页 |
·紫外辐射作用光谱的测定 | 第27-28页 |
·二氧化碳和硝酸盐的加富方法 | 第28-30页 |
·臭氧浓度,风速数据的来源 | 第30页 |
·数据处理 | 第30-33页 |
第3章 结果 | 第33-68页 |
第1节 汕头地区阳光辐射的变化情况 | 第33-37页 |
·阴天与晴天的阳光辐射 | 第33-34页 |
·阳光辐射日累计量的年变化 | 第34-36页 |
·典型的水下阳光辐射 | 第36-37页 |
第2节 浮游植物的光合固碳及其与紫外辐射的关系 | 第37-52页 |
·实验所用培养器及各种滤膜的透光特性 | 第37页 |
·汕头附近海域浮游植物光合固碳的季节性变动 | 第37-38页 |
·紫外辐射对浮游植物影响的季节差异 | 第38-44页 |
·UV-A的可利用性 | 第44-45页 |
·夏季浮游植物P-E曲线特征 | 第45-48页 |
·硝酸盐与UVR的耦合作用 | 第48-49页 |
·浮游植物的种群变迁 | 第49-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3节 紫外辐射对浮游植物固碳速率的作用光谱 | 第52-57页 |
·阳光紫外辐射的作用光谱 | 第52-54页 |
·模拟阳光紫外辐射的作用光谱 | 第54-57页 |
小结 | 第57页 |
第4节 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紫外辐射的耦合作用 | 第57-67页 |
·不同浓度CO_2下海水的理化差异 | 第58-62页 |
·不同浓度CO_2下浮游植物的光合固碳特性 | 第62-63页 |
·UVR对不同浓度CO_2下浮游植物的抑制率 | 第63-64页 |
·不同pH下浮游植物的光合固碳及UVR的抑制率 | 第64-66页 |
小结 | 第66-67页 |
总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讨论 | 第68-74页 |
第1节 浮游植物对阳光紫外辐射的响应 | 第68-72页 |
第2节 不同浓度CO_2与阳光紫外辐射的耦合作用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9页 |
论文发表情况 | 第89-90页 |
致谢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