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绪论 | 第1-9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 第7-9页 |
·选题的现实意义 | 第7-8页 |
·选题的理论意义 | 第8-9页 |
2 相关理论和研究的回顾 | 第9-13页 |
·相关理论 | 第9-10页 |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 第9页 |
·职业流动的理论 | 第9-10页 |
·社会资本理论 | 第10页 |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我国劳动力市场分割的现状 | 第11-13页 |
·城乡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 | 第11-12页 |
·地区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 | 第12页 |
·部门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 | 第12页 |
·单位内部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 第12页 |
·初级和次级劳动力市场之间的分割 | 第12-13页 |
3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3-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研究假设 | 第13-15页 |
·基本概念的界定和变量的操作化 | 第15-17页 |
·劳动力市场的分割 | 第15页 |
·职业流动 | 第15-16页 |
·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 第16-17页 |
·经济体制和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转型 | 第17页 |
·调查方法、调查对象的选取 | 第17-18页 |
·数据来源 | 第17页 |
·样本分布情况 | 第17-18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的主要变量 | 第18-19页 |
·数据分析方法 | 第19页 |
4 样本的初步比较 | 第19-38页 |
·地区间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流动 | 第19-25页 |
·工作所在地与求职途径 | 第19-22页 |
·工作所在地与职业流动状况 | 第22-25页 |
·单位性质与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流动 | 第25-31页 |
·单位间劳动力市场分割与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途径 | 第25-27页 |
·单位性质与高校毕业生的职业流动情况 | 第27-31页 |
·单位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与职业流动 | 第31-33页 |
·体制转型与职业流动 | 第33-38页 |
·体制转型与求职手段的变迁 | 第33-35页 |
·体制转型与职业流动状况 | 第35-38页 |
5 劳动力市场分割下,资本与个体的职业流动 | 第38-44页 |
·人力资本与职业流动 | 第38-41页 |
·教育程度与求职方式 | 第38页 |
·教育程度与职业地位 | 第38-39页 |
·教育程度与职业流动 | 第39-41页 |
·社会资本与职业流动 | 第41-44页 |
·对在不同城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使用社会关系类型的比较 | 第42-43页 |
·社会关系与职业地位 | 第43-44页 |
6 结论和讨论 | 第44-50页 |
·结论 | 第44-46页 |
·讨论及相应的建议 | 第46-49页 |
·文章不足之处及遗留问题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