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蛋白改性聚氨酯皮革涂饰剂的研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5页 |
| ·聚氨酯的历史 | 第10页 |
| ·聚氨酯化学 | 第10-12页 |
| ·异氰酸酯的反应机理 | 第10-11页 |
| ·异氰酸酯取代基的电负性 | 第11页 |
| ·异氰酸酯的化学反应 | 第11-12页 |
| ·水性聚氨酯的制备方法 | 第12-16页 |
| ·外乳化法 | 第12-13页 |
| ·自乳化法 | 第13-15页 |
| ·预聚体的乳化过程 | 第15-16页 |
| ·稳定机理 | 第16页 |
| ·水性聚氨酯结构与性能的关系 | 第16-18页 |
| ·乳液稳定性 | 第17页 |
| ·乳液涂膜的耐水性 | 第17页 |
| ·成膜物的力学性能 | 第17-18页 |
| ·水性聚氨酯的改性进展 | 第18-19页 |
| ·丙烯酸对聚氨酯的改性 | 第18页 |
| ·环氧树脂对聚氨酯的改性 | 第18页 |
| ·有机硅对聚氨酯的改性 | 第18页 |
| ·硝化纤维对聚氨酯的改性 | 第18页 |
| ·双组分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 第18-19页 |
| ·胶原蛋白和胶原蛋白涂饰剂的应用 | 第19-23页 |
| ·胶原蛋白及胶原化学 | 第19-20页 |
| ·胶原蛋白的成膜性能 | 第20-23页 |
|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3-25页 |
| 2 实验部分 | 第25-30页 |
| ·实验原料 | 第25页 |
| ·实验仪器 | 第25-26页 |
| ·胶原蛋白对水性聚氨酯的改性 | 第26页 |
| ·检测与测定 | 第26-28页 |
| ·异氰酸酯基含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 ·改性产物成分测试 | 第27页 |
| ·储存稳定性测试 | 第27页 |
| ·粘度的测定 | 第27页 |
| ·平均粒径的测定 | 第27页 |
| ·薄膜的制备 | 第27页 |
| ·乳液固含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 ·抗张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测定 | 第28页 |
| ·膜的吸水率测定 | 第28页 |
| ·膜的硬度测定 | 第28页 |
| ·膜的光泽度测定 | 第28页 |
| ·膜的红外测试 | 第28页 |
| ·膜的耐温性能测试 | 第28页 |
| ·应用实验: | 第28-30页 |
| ·应用实验工艺 | 第28-29页 |
| ·皮革光亮性的测定 | 第29页 |
| ·皮革耐干湿擦性能测定 | 第29页 |
| ·皮革透湿性的测定 | 第29-30页 |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62页 |
| ·异氰酸酯的选择 | 第30页 |
| ·改性方法的确定 | 第30页 |
| ·低聚物多元醇对改性产物乳液及成膜物性能的影响 | 第30-34页 |
| ·不同分子量聚醚对改性产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1-32页 |
| ·不同分子量的聚醚对改性聚氨酯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 ·不同分子量的聚醚对改性产物成膜物光泽度的影响 | 第33-34页 |
| ·预聚温度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扩链剂和成盐剂用量的影响 | 第35-41页 |
| ·BDO用量对改性产物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36-37页 |
| ·BDO用量对改性产物聚氨酯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 ·TAC用量对改性聚氨酯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8-39页 |
| ·TAC用量对改性产物聚氨酯膜吸水性影响 | 第39-40页 |
| ·BDO和TAC最佳用量的确定 | 第40-41页 |
| ·-NCO/-OH摩尔比的影响 | 第41-45页 |
| ·R值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1-42页 |
| ·R值对聚氨酯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R值对聚氨酯薄膜吸水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 ·R值对涂饰性能的影响 | 第44-45页 |
| ·交联剂的影响 | 第45-47页 |
| ·交联剂用量对改性聚氨酯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5-46页 |
| ·交联剂用量对聚氨酯薄膜吸水性的影响 | 第46-47页 |
| ·中和程度的影响 | 第47-49页 |
| ·中和程度对乳液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 ·中和程度对改性聚氨酯薄膜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8页 |
| ·中和程度对聚氨酯膜吸水性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中和程度的选择 | 第49页 |
| ·胶原蛋白的影响 | 第49-56页 |
| ·胶原蛋白对涂饰皮革透湿性的影响 | 第49-51页 |
| ·胶原蛋白分子量的影响 | 第51页 |
| ·小分子量胶原蛋白对改性产物的影响 | 第51-53页 |
| ·明胶对改性产物的影响 | 第53-56页 |
| ·合成工艺的确定 | 第56-62页 |
| ·两种改性产物的红外光谱 | 第57-59页 |
| ·两种改性产物与国内外聚氨酯产品的性能比较 | 第59-62页 |
| 4 结论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 后记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