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7页 |
绪论 | 第7-14页 |
第1章 黑龙江近代边防变迁状况 | 第14-23页 |
·疆域变迁 | 第14-16页 |
·清前期黑龙江的历史疆域 | 第14-15页 |
·清末黑龙江的历史疆域 | 第15页 |
·民国时期黑龙江的历史疆域 | 第15-16页 |
·沦陷时期黑龙江的历史疆域 | 第16页 |
·人口构成 | 第16-18页 |
·清末黑龙江的人口构成 | 第16-17页 |
·民国时期黑龙江的人口构成 | 第17页 |
·沦陷时期黑龙江的人口构成 | 第17-18页 |
·东北解放区时期黑龙江的人口构成 | 第18页 |
·边防武装 | 第18-23页 |
·清代黑龙江的边防武装 | 第18-20页 |
·民国时期黑龙江的边防武装 | 第20-21页 |
·沦陷时期黑龙江的边防武装 | 第21页 |
·东北解放区时期黑龙江的边防武装 | 第21-23页 |
第2章 黑龙江近代边防法制内容及特点 | 第23-48页 |
·黑龙江近代边防法制指导思想 | 第23-27页 |
·“屯垦”戍边、移民“实边” | 第23-24页 |
·“羁縻而治”、因俗而治 | 第24-25页 |
·“消除满汉畛域”与“五族共和” | 第25-26页 |
·“以路治边”政策 | 第26-27页 |
·边疆条约之法 | 第27-36页 |
·政治主权的丧失——领土割让 | 第27-33页 |
·经济主权的丧失——贸易不平等 | 第33-36页 |
·有关法律、法规、政策 | 第36-42页 |
·开禁招垦、移民实边的法律、法规与政策 | 第36-38页 |
·“以路治边”政策的实践 | 第38-42页 |
·边防司法权限与管辖 | 第42-48页 |
·独立司法权的丧失与司法实务分析 | 第42-46页 |
·治外法权的收回 | 第46-48页 |
第3章 对黑龙江近代边防法制的思考 | 第48-61页 |
·民族问题 | 第48-51页 |
·国家意识淡薄 | 第48-49页 |
·侨民因素 | 第49-51页 |
·社会问题 | 第51-55页 |
·“重核心、轻边陲”的思想 | 第51-52页 |
·封禁政策 | 第52-53页 |
·外敌的入侵 | 第53-54页 |
·政权与行政区划的频繁变化 | 第54-55页 |
·法制的缺失 | 第55-58页 |
·未能形成边防法制体系 | 第55页 |
·立法与执法的混乱 | 第55-56页 |
·以行政手段代替法律制度 | 第56-57页 |
·以治理民族法规代替边防法律 | 第57-58页 |
·笔者的思考 | 第58-61页 |
·增强依法治边、依法护边观念 | 第58-59页 |
·建立和完善边防法制体系 | 第59-60页 |
·实行合力治边,加强协调配合 | 第60页 |
·发展边境经济,实现边防、法律、经济政治一体化发展 | 第60-61页 |
结语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注释 | 第63-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4页 |
详细摘要 | 第74-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