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 第1-7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7-12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国内外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8-10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0-11页 |
|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万州区自然地理与区域地质背景 | 第12-17页 |
| ·自然地理 | 第12-13页 |
| ·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12-13页 |
| ·水文气象 | 第13页 |
|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3-17页 |
| ·地形地貌 | 第13-14页 |
| ·地层岩性 | 第14-15页 |
| ·地质构造 | 第15页 |
| ·地震 | 第15-17页 |
| 第三章 万州地区近水平地层滑坡滑动面宏观特征 | 第17-22页 |
| ·滑面的形态特征 | 第17页 |
| ·滑面的分布特征 | 第17-20页 |
| ·滑面的物质组成特征 | 第20-22页 |
| 第四章 万州地区近水平地层滑坡滑动面物理力学特征试验研究 | 第22-36页 |
| ·滑带土试验样品的野外取样 | 第22-25页 |
| ·样品的野外取样 | 第22-24页 |
| ·样品的野外描述 | 第24-25页 |
| ·滑带土矿物成分特征X-衍射试验研究 | 第25-26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25页 |
| ·仪器设备及试验条件 | 第25页 |
| ·试验结果 | 第25-26页 |
| ·滑带土的物理性质特征试验研究 | 第26-29页 |
| ·含水量 | 第26-27页 |
| ·密度 | 第27页 |
| ·界限含水量 | 第27页 |
| ·颗粒比重 | 第27页 |
| ·颗粒组成成分分析 | 第27-28页 |
| ·最优含水量与最大干密度 | 第28-29页 |
| ·滑坡滑动面的力学特征试验研究 | 第29-34页 |
| ·不同含水量下的峰值抗剪强度特征研究 | 第29-30页 |
| ·残余强度试验研究 | 第30-32页 |
| ·滑带土膨胀性能实验研究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 第五章 万州地区近水平地层滑坡滑动面微观结构特征试验研究 | 第36-52页 |
| ·滑带土微观结构形态特征试验研究 | 第36-49页 |
| ·试验方法及仪器设备的选择 | 第36-37页 |
| ·样品的编号及说明 | 第37-39页 |
| ·样品的制备 | 第39-40页 |
| ·样品的微观观察 | 第40-49页 |
| ·滑带土微观结构形态与力学特征的关系 | 第49-52页 |
| ·矿物形态及组合特征对滑带土力学特征的关系 | 第49-50页 |
| ·矿物排列的定向性程度与滑带土强度特征的关系 | 第50-52页 |
| 第六章 滑带土特征与滑坡机理 | 第52-57页 |
| ·水的软化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2-53页 |
| ·反复剪切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3-54页 |
| ·膨胀效应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54-57页 |
| ·膨胀效应产生机理及影响因素 | 第54-55页 |
| ·膨胀效应对滑坡的影响 | 第55-57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57-58页 |
| 致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