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卫星发射机的信号仿真技术
|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概述 | 第13-14页 |
| ·伪卫星概述 | 第14-15页 |
| ·伽利略测试与开发环境 | 第15页 |
|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5-16页 |
| ·课题的来源及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16页 |
| ·本课题的当前国内外现状 | 第16-17页 |
|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 | 第17-19页 |
| 第二章 关于伪卫星信号仿真的基本相关问题分析 | 第19-26页 |
| ·测试与开发平台及伪卫星结构的介绍 | 第19-21页 |
| ·测试与开发平台的模型 | 第19-20页 |
| ·伪卫星结构 | 第20-21页 |
| ·时间和坐标系统 | 第21-23页 |
| ·常用时间系统及伪卫星本地时定义 | 第21-22页 |
| ·UTC与 GPS时之间的相互转换 | 第22页 |
| ·涉及的坐标系统定义 | 第22-23页 |
| ·伪卫星信号的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 ·GPS卫星信号生成模型 | 第23页 |
| ·伪卫星信号的数学模型 | 第23-25页 |
| ·伪卫星信号经采样后的数学模型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仿真信号的导航信息结构及伪码状态参数计算 | 第26-37页 |
| ·伪卫星的导航电文结构 | 第26-32页 |
| ·伪卫星的导航电文结构图 | 第26-27页 |
| ·遥测字 | 第27-28页 |
| ·转换字 | 第28页 |
| ·第一数据块 | 第28-30页 |
| ·周数 | 第29页 |
| ·载波L_2上的调制码类型及P码标志 | 第29页 |
| ·卫星精度 | 第29页 |
| ·卫星健康 | 第29页 |
| ·电离层时延改正 | 第29页 |
| ·卫星时钟改正 | 第29-30页 |
| ·第二数据块 | 第30-31页 |
| ·第三数据块 | 第31-32页 |
| ·Data_ID和 SV_ID | 第31页 |
| ·历书数据 | 第31页 |
| ·卫星健康数据 | 第31-32页 |
| ·伪卫星的电文子帧编码算法 | 第32页 |
| ·伪信号的伪码状态参数计算 | 第32-36页 |
| ·卫星位置的计算 | 第33-34页 |
| ·发射时刻的求解 | 第34-35页 |
| ·发射时伪码相位确定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信号仿真研究 | 第37-57页 |
| ·导航电文的生成技术 | 第37-41页 |
| ·编算导航电文时的限制因素 | 第37-38页 |
| ·时间参数的限制 | 第38页 |
| ·本地时钟计算的时间误差的限制 | 第38页 |
| ·星历有效期的限制 | 第38页 |
| ·导航电文的具体实现过程 | 第38-40页 |
| ·星历等初始参数的存储方式 | 第40-41页 |
| ·信号的特征 | 第41-44页 |
| ·信号形成的逻辑过程 | 第41-42页 |
| ·仿真信号的载波及采样频率 | 第42-43页 |
| ·仿真信号的组成要素 | 第43-44页 |
| ·仿真工具的选择 | 第44-45页 |
| ·Matlab/Simulink仿真 | 第45-47页 |
| ·信号生成技术的 C仿真 | 第47-56页 |
| ·载波频率控制字和载波相位的计算 | 第48-50页 |
| ·码控制字的计算 | 第50页 |
| ·信号仿真的软件设计 | 第50-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 第五章 数字信号捕获与跟踪的C语言仿真实现 | 第57-77页 |
| ·信号捕获的方法及原理 | 第57-60页 |
| ·信号跟踪的原理及过程 | 第60-65页 |
| ·二阶数字锁相环 | 第60-63页 |
| ·载波跟踪环的实现 | 第63-64页 |
| ·伪码跟踪环的实现 | 第64-65页 |
| ·软件处理的过程 | 第65-76页 |
| ·接收机处理信号的流程 | 第65-66页 |
| ·软件相关通道的C仿真 | 第66-69页 |
| ·捕获及跟踪的C仿真 | 第69-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结束语 | 第77-79页 |
| 致谢 | 第79-80页 |
| 参考文献 | 第80-84页 |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