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章 绪论 | 第1-18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 ·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2-14页 |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5页 |
|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 ·理论意义 | 第15-16页 |
| ·实践意义 | 第16页 |
| ·本文的结构 | 第16-18页 |
| 第2章 复杂技术的内涵及其特征 | 第18-28页 |
| ·几组相关概念的辨析 | 第18-19页 |
| ·简单性和复杂性 | 第18-19页 |
| ·复杂技术与技术复杂性 | 第19页 |
| ·复杂技术的界定 | 第19-25页 |
| ·界定的思路 | 第20页 |
| ·复杂技术的概念内涵 | 第20-25页 |
| ·关于复杂技术界定的几点说明 | 第25页 |
| ·复杂技术的特征 | 第25-28页 |
| ·层次性 | 第25-26页 |
| ·不确定性 | 第26页 |
| ·非线性 | 第26-27页 |
| ·网络性 | 第27-28页 |
| 第3章 复杂技术活动 | 第28-39页 |
| ·复杂技术活动主体 | 第28-31页 |
| ·复杂技术活动的多极主体 | 第28-30页 |
| ·复杂技术主体的多元化活动 | 第30-31页 |
| ·复杂技术活动的对象和手段 | 第31-36页 |
| ·复杂产品及其系统 | 第31-34页 |
| ·技术集群 | 第34-35页 |
| ·复杂技术活动过程分叉与网络化 | 第35-36页 |
| ·复杂技术活动模式 | 第36-39页 |
| ·常规型模式(Normal Pattern) | 第37页 |
| ·过渡型模式(Transition Pattern) | 第37-38页 |
| ·转变型模式(Transformation Pattern) | 第38-39页 |
| 第4章 复杂技术的演进机制 | 第39-50页 |
| ·复杂技术的演进动力 | 第39-42页 |
| ·内在构成要素与单元之间的复杂互动 | 第39-40页 |
| ·外在因素和条件随机涨落与整合 | 第40-42页 |
| ·复杂技术成长的周期性 | 第42-46页 |
| ·初生期 | 第43-44页 |
| ·成长期 | 第44页 |
| ·成熟期 | 第44-45页 |
| ·衰退期 | 第45-46页 |
| ·复杂技术演进的主要形相 | 第46-50页 |
| ·树状形相 | 第46-47页 |
| ·网状形相 | 第47-49页 |
| ·混合形相 | 第49-50页 |
| 第5章 复杂技术发展政策 | 第50-62页 |
| ·对现有技术政策的挑战与转向 | 第50-53页 |
| ·挑战 | 第50-52页 |
| ·战略转向 | 第52-53页 |
| ·复杂技术的政策内容 | 第53-62页 |
| ·供给政策 | 第53-55页 |
| ·需求政策 | 第55-57页 |
| ·环境政策 | 第57-60页 |
| ·政策工具的融合 | 第60-62页 |
| 结论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