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

城市化主导的景观结构演变机制研究--以义乌市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2页
1 引言第12-34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12-16页
     ·选题背景第12-14页
     ·研究意义第14-16页
   ·文献综述第16-34页
     ·城市与城市化第16-21页
     ·城市景观第21-26页
     ·城市景观演化研究第26-33页
     ·研究展望第33-34页
2 研究区域与研究方法第34-60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34-54页
     ·自然环境概况第34-38页
     ·社会经济概况第38-45页
     ·义乌城市化时间进程第45-54页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第54-60页
     ·研究区域第54-55页
     ·研究内容第55页
     ·研究方法第55-57页
     ·技术路线第57-60页
3 义乌城市景观结构分析第60-98页
   ·义乌城市景观结构分类及指数体系第60-67页
     ·义乌城市景观结构分类第60-63页
     ·义乌城市景观结构的指数体系第63-67页
   ·义乌城市景观分类制图第67-68页
   ·义乌城市景观结构分析第68-97页
     ·1996年义乌城市景观结构分析第68-76页
     ·1999年义乌城市景观结构分析评价第76-83页
     ·2002年义乌城市景观结构分析评价第83-90页
     ·2005年义乌城市景观结构分析评价第90-97页
   ·本章小结第97-98页
4 义乌城市景观结构演变分析第98-124页
   ·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类型演变分析第99-104页
     ·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类型转移矩阵第101-102页
     ·自然景观的“城市化”第102-103页
     ·半自然半人工景观的“城市化”第103-104页
   ·义乌城市景观元素转移矩阵分析第104-113页
     ·研究区1996—1999年城市景观元素转移矩阵分析第104-107页
     ·研究区1999—2002年城市景观元素转移矩阵分析第107-110页
     ·研究区2002—2005年城市景观元素转移矩阵分析第110-113页
   ·义乌城市景观结构演化分析第113-122页
     ·景观构成演化分析第113-116页
     ·景观多样性变化分析第116-119页
     ·景观破碎化变化分析第119-121页
     ·景观廊道密度变化分析第121-122页
   ·本章小结第122-124页
5 义乌城市景观结构动态模拟和预测第124-144页
   ·城市景观结构变化趋势的马尔可夫预测第125-134页
     ·马尔可夫模型概述第125-127页
     ·义乌城市景观结构马尔可夫动态模拟和预测第127-134页
   ·城市景观结构演化的逻辑斯谛容量分析第134-139页
     ·逻辑斯谛模型概述第134-136页
     ·义乌城市景观演变的逻辑斯谛模拟第136-139页
   ·逻辑斯谛模拟与马尔可夫模拟结果的比较分析第139-142页
   ·本章小结第142-144页
6 义乌城市景观演化的主导因子分析第144-158页
   ·义乌城市景观演化的景观因子分析第144-148页
     ·1996—2005年义乌城市景观元素演化分析第144-147页
     ·1996—2005年义乌城市景观元素相对变化率分析第147-148页
   ·义乌城市景观演化的社会经济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第148-153页
     ·关联度分析第148-151页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第151-153页
   ·义乌城市景观元素演化的主导因子第153-157页
     ·专业市场景观第153-155页
     ·商业服务景观第155页
     ·城市居住景观第155-156页
     ·城市绿地景观第156-157页
   ·本章小结第157-158页
7 义乌城市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第158-168页
   ·“义乌模式”的城市化特征第158-160页
     ·加速度的推进方式第158-159页
     ·点—线—面布局的推进方式第159页
     ·城市化与产业集聚的良性互动第159-160页
   ·义乌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第160-163页
     ·城市景观结构问题第160-162页
     ·景观空间布局问题第162-163页
   ·对策与建议第163-167页
     ·调整景观构成,充分发挥城市景观元素的发展空间第163-165页
     ·调整景观布局,完善城市景观结构功能第165-167页
   ·本章小结第167-168页
8 结论第168-172页
   ·主要结论第168-170页
   ·主要创新点第170页
   ·值得商榷的问题第170-172页
参考文献第172-186页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186-188页
致谢第188页

论文共1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促进团队成员多元智能发展的项目学习模式研究
下一篇:副名现象中副词、名词的性质及其组合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