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问题的提出 | 第8-14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9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三、前人研究述评 | 第10-14页 |
第二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 | 第14-18页 |
一、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 第14-16页 |
二、研究框架与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民族旅游与文化自觉的含义 | 第18-23页 |
第一节 民族旅游 | 第18-20页 |
一、国内外关于民族旅游的定义 | 第18-19页 |
二、理解民族旅游 | 第19-20页 |
第二节 文化自觉 | 第20-23页 |
一、文化自觉的定义 | 第20-22页 |
二、文化自觉的内涵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田野点概况 | 第23-38页 |
第一节 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 第23-26页 |
一、地理环境 | 第23-24页 |
二、历史沿革 | 第24-26页 |
第二节 自然与文化旅游资源 | 第26-38页 |
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 | 第26页 |
二、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 第26-38页 |
第四章 南村花腰傣基于文化自觉的社区主导旅游开发模式 | 第38-69页 |
第一节 南村开发旅游的原因 | 第38-40页 |
第二节 文化精英与旅游开发 | 第40-43页 |
一、文化精英——杨村长与旅游开发 | 第40-42页 |
二、旅游开发中杨村长的困难与抉择 | 第42-43页 |
第三节 社区居民与旅游开发 | 第43-48页 |
第四节 南村花腰傣基于文化自觉的旅游开发过程 | 第48-69页 |
一、恢复"祭奄"节 | 第48-52页 |
二、确立聂耳母亲节 | 第52-60页 |
三、成立南村花腰傣民间歌舞协会 | 第60-61页 |
四、修建文化展览室 | 第61-66页 |
五、兴办农家乐 | 第66页 |
六、保留花腰傣传统民居——土掌房 | 第66-69页 |
第五章 南村花腰傣基于文化自觉的社区主导式旅游开发效应 | 第69-74页 |
第一节 南村基于文化自觉的社区主导式旅游开发的经济文化效应 | 第69-70页 |
一、南村基于文化自觉的社区主导式旅游开发与社区经济 | 第69-70页 |
二、南村基于文化自觉的社区主导式旅游开发与传统文化 | 第70页 |
第二节 南村基于文化自觉的社区主导式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效应 | 第70-74页 |
一、修建集体牛厩 | 第70-71页 |
二、铺设水沟 | 第71-72页 |
三、大量种植经济果木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研究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附录 | 第81-93页 |
后记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