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1 绪论 | 第15-31页 |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5页 |
·计算方法简介 | 第15-17页 |
·量子化学(QC)方法 | 第15-16页 |
·经验性力场方法 | 第16-17页 |
·分子拓扑 | 第17页 |
·阻垢机理的理论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缓蚀机理的理论研究进展 | 第18-22页 |
·酸性介质中的缓蚀机理 | 第19-20页 |
·中性介质中的缓蚀机理 | 第20页 |
·分子的电荷分布与缓蚀机制的关系 | 第20-21页 |
·质子化对缓蚀性能的影响 | 第21页 |
·结合腐蚀过程的缓蚀机理研究 | 第21页 |
·缓蚀剂的吸脱附与缓蚀构型 | 第21-22页 |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31页 |
2 聚羧酸类阻垢分散剂作用机理的MD研究 | 第31-60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目标垢样选择 | 第32-34页 |
·实验依据 | 第32页 |
·理论预测结果 | 第32-34页 |
·模型构建与模拟方法 | 第34-39页 |
·模拟力场选择 | 第34页 |
·模拟退火 | 第34页 |
·模型构建 | 第34-39页 |
·聚羧酸与垢晶面相互作用的平衡判据 | 第39-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56页 |
·聚合物与方解石晶面的相互作用 | 第41-47页 |
·聚合物与硬石膏晶面的相互作用 | 第47-52页 |
·聚合物与羟基磷灰石晶面的相互作用 | 第52-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3 有机膦酸阻垢缓蚀机理的QC、MD研究 | 第60-94页 |
·引言 | 第60页 |
·药剂分子的量子化学(QC)计算 | 第60-71页 |
·计算方法 | 第60-61页 |
·阻垢机理 | 第61-66页 |
·缓蚀机理 | 第66-71页 |
·药剂分子与方解石晶体的相互作用(QC研究) | 第71-75页 |
·计算方法 | 第71-7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2-75页 |
·药剂分子与垢晶体的相互作用(MD计算) | 第75-90页 |
·模型构建与模拟方法 | 第75-77页 |
·有机膦酸分子与垢体晶面相互作用的平衡判据 | 第77-7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78-90页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4页 |
4 PAPEMP的合成及其阻垢机理的MD模拟 | 第94-102页 |
·引言 | 第94页 |
·实验部分 | 第94-95页 |
·仪器与试剂 | 第94页 |
·RAPEMP的合成与结构表征 | 第94-95页 |
·模型构建与模拟方法 | 第95-96页 |
·模拟力场 | 第95页 |
·模型构建 | 第95-96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96-100页 |
·聚合物与晶面相互作用的平衡判据 | 第96页 |
·聚合物在方解石晶面上的结合能 | 第96-98页 |
·聚合物分子在方解石晶面上的形变 | 第98-99页 |
·超分子体系的对关联函数 | 第99-100页 |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2页 |
5 吡啶及其衍生物对金属铝缓蚀机理的QC研究 | 第102-114页 |
·引言 | 第102页 |
·态密度 | 第102-103页 |
·模型构建与计算方法 | 第103-104页 |
·Al(111)晶面模型的建立 | 第103页 |
·吸附位的选取 | 第103页 |
·计算方法 | 第103-104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04-111页 |
·构型与结合能 | 第104-107页 |
·电荷转移 | 第107-108页 |
·态密度与局域态密度 | 第108-109页 |
·电子密度图 | 第109-110页 |
·等势图 | 第110-111页 |
·本章小结 | 第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4页 |
6 BTA及其羧基烷基酯衍生物缓蚀机理的QC、MD研究 | 第114-137页 |
·量子化学计算 | 第114-128页 |
·计算方法 | 第114页 |
·Fukui指数 | 第114页 |
·缓蚀率 | 第114-115页 |
·中性介质结果讨论 | 第115-124页 |
·酸性介质结果讨论 | 第124-128页 |
·分子动力学研究 | 第128-135页 |
·模型构建与模拟方法 | 第128-13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0-135页 |
·本章小结 | 第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37页 |
7 含氮缓蚀剂作用机理的量子化学研究 | 第137-149页 |
·引言 | 第137-138页 |
·缓蚀率测定方法 | 第138-139页 |
·计算方法 | 第13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39-147页 |
·“缓蚀剂分子”模型 | 第139-144页 |
·“缓蚀剂分子+金属”模型 | 第144-147页 |
参考文献 | 第147-149页 |
8 结论 | 第149-152页 |
致谢 | 第152-153页 |
博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153-155页 |
Appendix A | 第155-160页 |
Appendix B | 第160-163页 |
Appendix C | 第163-169页 |
Appendix D | 第169-175页 |
Appendix E | 第175-1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