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江阴图景研究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引言第7-10页
一、礼文化的界说第10-24页
 (一) 什么是礼文化第10-13页
  1、礼文化的起源第10-12页
  2、礼文化的内涵第12-13页
 (二) 礼文化的构成第13-16页
  1、礼文化的核心是礼义第13-14页
  2、礼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礼仪第14-15页
  3、礼文化的传承方式是礼育第15-16页
 (三) 礼文化的精神实质第16-19页
  1、礼贵在和谐第16-17页
  2、礼主张谦让第17页
  3、礼崇尚敬孝第17-18页
  4、礼注重诚信第18-19页
 (四) 礼文化的特性第19-24页
  1、传承性第19-20页
  2、时代性第20-21页
  3、民族性第21-22页
  4、规范性第22页
  5、灵活性第22-24页
二、对当前大学生礼义缺失现状的反思第24-31页
 (一) 社会因素第24-27页
 (二) 学校因素第27-28页
 (三) 家庭因素第28页
 (四) 个体因素第28-31页
三、礼育对于大学生个体以及社会的意义第31-40页
 (一) 礼育的个体意义第31-36页
  1、有助于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第31-32页
  2、有助于塑造大学生良好的自我形象第32-33页
  3、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第33-34页
  4、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第34-35页
  5、有助于提升大学生求职能力第35-36页
 (二) 礼育的社会意义第36-40页
  1、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第36-38页
  2、有助于国家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第38页
  3、有助于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第38-40页
四、高校礼育的实施第40-51页
 (一) 礼育的目标第40-41页
 (二) 礼育的原则第41-42页
  1、贴近实际第41页
  2、循序渐进第41-42页
  3、知行结合第42页
 (三) 礼育的方法第42-45页
  1、环境塑造法第43页
  2、身教示范法第43-44页
  3、躬行修身法第44页
  4、制度约束法第44-45页
  5、模拟训练法第45页
  6、竞赛激励法第45页
 (四) 礼育的措施第45-51页
  1、教师礼仪培训第46页
  2、拓展课堂教学第46-47页
  3、校园文化建设第47页
  4、大学生社会实践第47-48页
  5、学校礼育制度建设第48-49页
  6、学校、社会、家庭、传媒“四位一体”第49-51页
参考文献第51-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电流型LCC谐振变换器的电火花加工电源的研究
下一篇:交流伺服系统齿隙非线性控制及其网络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