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部分家鸭和野鸭品种遗传多样性及亲缘关系的微卫星分析
原创性声明 | 第1页 |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3-5页 |
目录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1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 鸭的分类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鸭的分类学与起源 | 第11页 |
·鸭品种简介 | 第11-14页 |
·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2 动物遗传标记概述 | 第15-23页 |
·遗传标记的要求 | 第15-16页 |
·遗传标记的种类 | 第16-23页 |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6页 |
·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 | 第16-17页 |
·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 | 第17页 |
·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 | 第17-18页 |
·单链构象多态性 | 第18页 |
·单核苷酸多态性 | 第18页 |
·微卫星DNA标记 | 第18-23页 |
·微卫星DNA的构成 | 第18-19页 |
·微卫星位点的获得 | 第19-20页 |
·微卫星标记的特点 | 第20-21页 |
·微卫星DNA标记的应用 | 第21-22页 |
·微卫星DNA标记在家禽遗传多样性中的应用 | 第22-23页 |
3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23-24页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24-47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4-29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实验动物及来源 | 第24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4页 |
·主要试剂 | 第24-25页 |
·实验方法 | 第25-27页 |
·血样采集 | 第25页 |
·血样中DNA的提取 | 第25页 |
·微卫星引物的选择 | 第25-26页 |
·PCR扩增 | 第26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26页 |
·银染 | 第26-27页 |
·基因型分型 | 第27页 |
·数据统计方法 | 第27-29页 |
·群体内的遗传变异 | 第27页 |
·群体间遗传变异分析 | 第27-28页 |
·统计软件 | 第28-2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9-41页 |
·基因组DNA的提取结果 | 第29页 |
·PCR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9-30页 |
·群体内遗传变异分析 | 第30-35页 |
·等位基因和基因频率 | 第31页 |
·群体杂合度(H) | 第31-32页 |
·多态信息含量(PIC) | 第32-33页 |
·观察等位基因数与有效等位基因数 | 第33-35页 |
·品种间的遗传变异分析 | 第35-41页 |
·F-统计量检验 | 第35-36页 |
·群体遗传分化研究 | 第36页 |
·遗传距离 | 第36-39页 |
·聚类分析 | 第39-41页 |
3 讨论 | 第41-46页 |
·研究类群数目的选取 | 第41-42页 |
·抽样与样本含量 | 第42页 |
·微卫星位点的筛选 | 第42-43页 |
·基因型判断 | 第43页 |
·遗传距离和聚类方法 | 第43-44页 |
·关于杂合度与品种保护 | 第44-46页 |
4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46-47页 |
全文结论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附录1 实验常用溶液配制 | 第52-54页 |
附录2 等位基因频率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