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1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 | 第11-15页 |
·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 第11-12页 |
·宗法封建等级制度的瓦解和礼崩乐坏 | 第12-13页 |
·“暴政”与“战乱”的社会现实 | 第13页 |
·百家争鸣的文化局面 | 第13-15页 |
2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15-27页 |
·先秦儒家关于天人关系的思想 | 第15-19页 |
·天论 | 第15-16页 |
·天人之学 | 第16-18页 |
·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18-19页 |
·先秦儒家关于人际关系的思想 | 第19-23页 |
·道德在人际和谐中的主导作用 | 第19-20页 |
·构建人际和谐的“仁”与“礼” | 第20-23页 |
·先秦儒家关于个人身心内外和谐的思想 | 第23-27页 |
·“身心和谐”的含义 | 第23-24页 |
·“内在超越”的哲学理念 | 第24页 |
·“修己”以至和谐 | 第24-27页 |
3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 第27-38页 |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历史影响及局限性 | 第27-30页 |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历史影响 | 第27-28页 |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的局限性 | 第28-30页 |
·先秦儒家和谐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建设的启示 | 第30-38页 |
·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前提 | 第31-32页 |
·维护社会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 | 第32-35页 |
·培养有道德的公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手段 | 第35-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1-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