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8页 |
第一章 优先权概述 | 第8-13页 |
第一节 优先权的含义 | 第8-10页 |
一、优先权的概念与特征 | 第8-9页 |
二、优先权、优先受偿权和先取特权 | 第9-10页 |
第二节 优先权制度的历史演进 | 第10-13页 |
一、优先权制度的源起 | 第10-11页 |
二、优先权制度的继承与发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优先权制度之法理分析 | 第13-26页 |
第一节 优先权制度的价值取向和立法基础 | 第13-15页 |
一、优先权制度的价值取向--破除形式上的平等,追求实质公平 | 第13页 |
二、优先权制度的立法基础 | 第13-15页 |
第二节 优先权的性质 | 第15-20页 |
一、优先权是一项独立的权利 | 第15-16页 |
二、优先权是一项实体性的权利 | 第16-17页 |
三、优先权属于物权性权利 | 第17-19页 |
四、优先权属于担保物权 | 第19-20页 |
第三节 优先权的内部竞合与外部竞合 | 第20-26页 |
一、优先权的内部竞合 | 第20-23页 |
二、优先权的外部竞合 | 第23-26页 |
第三章 我国优先权制度的立法现状及评价 | 第26-29页 |
一、我国一般优先权立法现状及评价 | 第26-27页 |
二、我国特别优先权立法现状及评价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我国优先权制度的立法构想 | 第29-45页 |
第一节 我国引入优先权制度的理由 | 第29-31页 |
一、优先权制度在功能实现上具有比较优势 | 第29-31页 |
二、优先权制度与现行法及法学思想兼容 | 第31页 |
第二节 我国优先权立法的理论难点 | 第31-36页 |
一、优先权与物权公示原则的协调 | 第31-33页 |
二、我国优先权制度立法模式之选择 | 第33-36页 |
第三节 我国优先权制度的具体设计 | 第36-45页 |
一、优先权制度的地位、内容与结构 | 第36-37页 |
二、优先权的种类 | 第37-40页 |
三、优先权的取得、担保范围、保全及消灭事由 | 第40-41页 |
四、各类优先权之间的顺序 | 第41-42页 |
五、优先权与其他担保物权的竞合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注释 | 第46-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致谢 | 第53页 |